导学案
课题:生物进化(第3课时)——自然选择学说
学科:生物 主备人 校审: 上课时间:
课型:探究课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学习目标:1.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学习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环节预设 导入解读目标(4′)、自主学习(8′)、合作交流(15′)、、展示提升(8′)达标检测(5′)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情境导入恐龙在中生代曾称霸地球长达1亿多年,可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神秘的灭绝了。关于恐龙的灭绝,一直有很多的猜测,谈谈你听说过哪些恐龙灭绝的原因? 和恐龙同时生活的其他生物,例如鳄鱼、乌龟等爬行动物的祖先却存活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探究引路仔细观察长颈鹿进化的历程,思考以下问题:1.长颈鹿的祖先中有的长颈,有的短颈,说明生物个体之间存在_______,这就是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2. 尝试分析长颈鹿的长颈进化的原因。三.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过度繁殖:达尔文认为,绝大多数物种_____________的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2、生存竞争: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限,所以生物之间会发生激烈的_________。 3、生物的某些微小______使生物更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且可以_______给后代,这样经过许多代以后,微小的_______变异在物种内________,形成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四、学以致用: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灰白色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大多数桦尺蛾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 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里的深色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蛾却成了少数。思考:⑴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简单分析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⑵你认为英国曼切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能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吗?如果能,你认为该怎样做? 五.归纳总结:1、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的(定向/不定向),有的变异适应环境,也就是_______变异,有的变异不适应环境,即______变异(有利变异/不利变异)。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生存或淘汰。也就是说,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选择因素 结果 速度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都促进了生物的________。六、达标检测1.有资料报道,一对家蝇一生产卵1000粒,每10天繁殖一代,一年后其后代可将地球覆盖厚度达2.45cm,这种现象叫( )A、适者生存 B、多样性 C、变异 D、过度繁殖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还能说明( )A、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生物化石的分布规律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D、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3、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昆虫。该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的原因是( ) A、长期不用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4.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 B、雄孔雀漂亮的长尾是吸引雄性的需要 C、洞穴中的盲螈是定向变异的产物 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是长期进化中相互选择的结果。 5、用农药消灭害虫,一段时间后药效就会下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吗?(1)、分析害虫抗药性产生的过程: (2)、人有耐药性吗?如果有,是怎么产生的?(例如: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谈论恐龙灭绝的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第二段,完成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完成 阅读课本p18,完成总结1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相信自己 你能行
相信自己,我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