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剪纸》教学案例
前期设想:
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让学生都仔细观察,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本课可以分为:“导入——创作——组合”三个部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对折”,以及运用对折完成创作,并让他们自己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展示剪纸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多种图案,并用剪好的图案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
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图案的对折剪法,如何来设计、粘贴。
2、把各种各样的图案组合成一份装饰画。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剪纸图片,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以谈话的形式):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的剪纸作品,一起欣赏下。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各样不同图案的艺术美,引起学生对设计的兴趣。
2、说说生活中可以对折剪的物体。
3、对称概念的引入。
三、欣赏民间剪纸作品
观察图片中一个物体和双个物体应该如何剪。
四、学习技法
1、请同学说出对折剪纸的步骤与方法。
2、学生自己试试剪出喜爱的图案。
3、技法指导如:对称线位置拿反了,结果剪两半;对折后,纹样画得过小,剪坏了;对折后剪纹样时,纸张未捏紧,剪得图形不够对称;等等。
4、学生讨论交流设计与制作方法。
5、老师小结:对有道理的方法都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把纸对折的方法来剪出各种图。
五、深入设计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将剪纸图案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副装饰画。
六、交流欣赏
1、全班互相欣赏每组的作品。
2、请学生来说说你最欣赏哪一组的作品,为什么?
七、收拾与整理
请同学们制作结束后将废纸扔进纸篓 ,将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不再使用的东西收起来,将桌子上的东西收拾整齐。
六、课后拓展
用对折剪纸方法设计一个立体造型。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将纸对折,以及对折后如何画图案,再怎样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技法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方法剪出漂亮的图案,个别同学还需后期加强辅导,动手剪纸这个环节中,其实能剪出怎么样的造型并不重要,关键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凸现个性、合作交流、分享快乐。
最后的环节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效果非常好,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满足孩子们欣赏与被欣赏的心理需要,呵护孩子们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