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聚居在天山南北,明朝以来被称为“回部”的是(? ? ? ? )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2. 新疆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 ? )
①西域的良种马传入内地
②中原先进的冶铁、铸造等技术传到西域
③达斡尔族、锡伯族到新疆戍边
④和亲的随从人员和各种工匠长期在西域居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南疆翻天覆地的巨变。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依据是(? ? ?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4. 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C.它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
D.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不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
5. 它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 ? ?)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
6.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 ? )
A.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B.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边疆的稳定
D.西部人口密集
7.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2019年是澳门回归( )
A.10周年 B.20周年 C.30周年 D.40周年?
8. 下面图1、图2反映的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们都践行了(? ? ? ? )
? ? ? ?图1?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 ? ? ? ? ? ? ? ? ? ? ?图2?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9. 由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等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B.应放弃武力实现国家统一的途径
C.综合国力提高才能解决统一问题
D.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10. 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坚持(? ? ? ?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史实不正确的是(????????)
A.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B.《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造成其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C.《波茨坦公告》中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如台湾等必须归还中国。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目前的对台基本方针。
12. 2019年7月4日,台湾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和高中的260余名师生前来黄帝陵参加“2019年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以增加台湾青年对“同根同源”和“一个中国”的认同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
A.目的之一是增加台湾青年对“同根同源”的认同感
B.两岸青年祭奠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C.该活动可以增加台湾青年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
D.台湾师生被迫前来参加“2019年两岸青年大祭祖”
13.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人凌青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 ?)
①虎门销烟? ? ?②《南京条约》签订? ? ?③《马关条约》签订? ? ?④香港回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 材料分析题
14. 中国,曾经经历过古代的繁华,也曾在近代沉沦,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三? 毛泽东最大的功绩,一方面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1)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等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4)推翻材料二中“旧制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何意义?
(6)材料三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分别是什么?
(7)材料四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民富国强”的道路是什么?
(8)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哪些成就?
(9)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力?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耔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材料二: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三: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所做的政策性努力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构想的成功实现?
(4)材料四图片,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5)请简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明朝以来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选项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B
西域的良种马传入内地,有利于内地的经济发展,与新疆的开发建设无关。能够印证新疆的开发建设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观点的有②③④。故选B。
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项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依据,符合题意。故选C。
4.D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选项AB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5.D
6.D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边疆的稳定,实现共同富裕,ABC正确;D错误,西部人口稀疏。故选D。
7.B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
8.D
依据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根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故D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BC与“香港澳门的回归”无关,排除ABC。故选D。
9.D
据所学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也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故选D。
10.D
目前,海峡两岸关系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重申:我们力争实现社会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如果有人制造“台湾独立”,如果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长期拒谈抗统,中国政府只能被迫断然采用武力方式。故选D。
11.C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台湾是造成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现在分离的原因。故C描述错误;ABD正确。故选C。
12.D
由材料“2019年7月4日,台湾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和高中的260余名师生前来黄帝陵参加‘2019年两岸青年大祭祖’活动;以增加台湾青年对‘同根同源’和‘一个中国’的认同感”可知,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增加台湾青年对“同根同源”的认同感,两岸青年祭奠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该活动可以增加台湾青年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感。D项台湾师生被迫前来参加“2019年两岸青年大祭祖”与事实不符。故选D。
13.C
依据题干“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可知,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①虎门销烟、②《南京条约》签订、④香港回归。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故选C。
14.【答案】
(1)特点:范围广泛,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
(2)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4)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5)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的完成。
(7)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8)成就: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9)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
15.【答案】
(1)努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时间:1997年7月1日;
构想:“一国两制”。
(4)信息: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关系: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民族团结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