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8课 项脊轩志
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而
尔
你的。
名词作动词,赴宴。
形容词作名词,胜景。
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名词作状语,向西。
这以前。
用在上半句,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发生在前。
一丈见方。
寺院的住持。
到处。
常常。
女子出嫁。
返回,还给。
放置
设置
舍弃
放
偏过
看望
经过
责备
过错
离开
除去
已经过去的
表顺承
表修饰
你的
表转折
表递进
省略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
首页
末页
第8课 项脊轩志
一、语基扩展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置者 顾:环视
B.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奏效,获取功名
C.先妣尝一至 先:已去世的
D.大母过余 过:经过
解析:选D 过:看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D D项代词,你; 连词,表修饰。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项,均为介词,在。C项,均为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3.下列对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译文: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昏暗。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译文:农历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文:院内设置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习古书。
解析:选D D项应译为“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4.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空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D.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
解析:选D 此处动作情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在项脊轩修葺之后喜不自胜的情态。
5.(2018·盐城高三模拟)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解析:选B ①为春,③为夏,②为秋,④为冬。
二、(2018·盐城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蔡先生传
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 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退务刺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署:代理
C.约事竣而给之 竣:完成
D.僦屋而居 僦:租赁
解析:选A A.刺:探求。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他们有一定的任期,不同于世袭的土官。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解析:选A A.“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错,明清时指举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答案:(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2)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9.根据第四段,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
参考译文:
蔡先生,名霁。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蔡先生心里想:“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不要用俗务埋没他!”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乙亥年,出来考试,县令首先选中了他,补为诸生。后来万历己卯年乡试中举。丙戌年,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己丑年,才得以补任玉田县教谕。他刚到延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到了,他悲痛欲绝。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凡是举人做这个官职的,都会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蔡公说:“这是不对的,有俸禄就是官员,为什么是代理呢?况且代理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做实事吗?”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大多后来声名显扬。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乙未年,调任四川乐至县令。适逢有伐木的差役,而木材的产地,人兽绝迹,官府出钱招募百姓从事这个差役,其实就是公布出来以利诱人罢了。约定事情完成后付钱。百姓先拿出钱,而官府所给的钱大多不能抵得上百姓拿出的钱。凶悍而狡猾的人相互谋划免于服役,淳朴敦厚的人也紧跟着他们这样做,到任的官员始终不知如何处置应对。蔡公一到任,出其不意,征召来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给他们笔纸,让他们分别写清能应募者的姓名,让他们按心里所想快速写下。写完,立刻收上来。为他们查考粮册,来知道他赋税的多少;查验户牌,来查明他田地的多少。然后在府门张榜公示应该服役的人。男丁弱赋税多,出钱帮助前去服役的人。家庭特别贫困的人,才能自我申诉(免除差役)。去除那些符合事实的,责打那些虚报以及胡乱申请免除差役的。于是更改确立补助的条例,定下轮流休息的规定,明确给付报酬的约定。晓以大义,派他们前往,百姓才受到鼓舞,乐于前往。伐木结束,不久遭遇干旱的疾苦,蔡先生对百姓多方慰劳安抚,然而他对于奸猾之人没有宽恕,对于犯法的人一律依法处置。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来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三、语言运用
10.根据下面的文字,给“女书”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女书流传在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潇水流域,当地有“一语二文”现象,即当地人说同样的话,却写两种文字:男人写端庄的方块汉字,女人写秀美的斜体女书。江永的女性通过创造、使用专属于自己的文字而拥有了话语权。她们既可以“我写”,也可以“写我”。女书是表音文字,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其基本字只有390个左右。字符虽少,但基本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汉语方言。
答:女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女书是)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达湖南江永方言的女性专用的表音文字。
示例二:(女书是)湖南江永女性专用的以汉字为基础变形而成的表音文字。
11.根据语意填空。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当代中国作家,其作品的言说方式固是白话文。但在其笔下,若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若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余光中先生为文的八字箴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