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诎
屈
弯曲。
枪
抢
撞击。
罔
网
法网。
摩
磨
消磨。
失
佚
散失。
责
债
债务。
名词作动词,穿。
形容词作名词,鄙陋之见。
为动用法,为……而死。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诚恳的样子。
勤劳而踏实。
陷身。
陷入不良境地,难以自拔。
不寻常。
程度副词,很,十分。
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卑鄙龌龊。
立身,从事。
建立。
污秽之处,文中指监狱。
尘土。
效法
从师
以……为师
老师
军队
事情,要事
一定,务必
从事,致力
要求
尽,全
优美,美好
受得住,禁得住
战胜
清楚,明白
详细,仔细
确实,果真
察看,观察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首页
末页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一、语基扩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 幸勿为过(过错)
B.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
C.累百世(积累,经历) 曼辞(美好)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解析:选A A.过: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助词,放于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处所,……的地方。A项,均为副词,本来; B项,均为介词,在;D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⑤素所自树立使然
⑥今虽欲自雕琢
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A.①③⑦ B.②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⑦“父母”,古义今义均相同。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解析:选C C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A、B两项皆为介词短语后置。D项为判断句。
5.(2018·黄桥中学高三模拟)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
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
解析:选A 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A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C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
B.从容访以治道 访:询问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调任
D.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
解析:选C C.致:辞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D A项,用/因;B项,才/竟然;C项,表转折,但是/表递进,更何况;D项,均表示承接,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答案:(1)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
(2)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试加以概括。
答案: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戴。
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言,没有人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他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受。”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
三、语言运用
10.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语言要连贯简明。
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答: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司马迁)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颂赞。
1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①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②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③__,__④__。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答案:示例:①徘徊在失败的低谷
②在为恨而伤怀
③并非没有挫折
④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
12.(2018·全国卷Ⅲ)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案: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