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倔强而又锋芒毕露。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到处都有帮凶。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周树人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首页
末页
第13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一、语基扩展
1.(2019·徐州高三检测)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昆焘、郭嵛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________,皆为杰出人物;又是________,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________与家庭教育。
A.并提 春花秋月 渊源
B.并称 春兰秋菊 渊源
C.并提 春兰秋菊 源远
D.并称 春花秋月 源远
解析:选B 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2.(2018·常熟市高三模拟)下列选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B.不为五斗米折腰
C.吃一堑,长一智 D.初生牛犊不怕虎
解析:选B A.“癞蛤蟆”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之人;B.“五斗米”借代微薄的俸禄;C.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D.犊:小牛,比喻思想上很少顾虑的青年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
B.左亭对生活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他的事迹在铁路系统干部职工中强烈引起反响。
C.《周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意义,也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论证模式,从天道变化引出对人生的劝诫与勉励。
D.郑渊洁连续七届登上作家富豪榜,排榜人吴怀尧否认这跟郑渊洁开办网上书店和拥有大批忠实的少年读者不无关系。
解析:选C A.成分残缺。应在“城镇化”后加上“道路”。B.语序不当。应将“强烈”移至“反响”前面。D.否定失当。应将“否认”改为“认为”。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小张,听说你全家最近去澳大利亚旅游了,你家父对那边的气候还适应吧?
B.时隔十年回到母校,看到敝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真让我心潮澎湃。
C.本月25号(农历六月初二)是家母的生日,寒舍略备薄酒,敬请阁下届时光临。
D.您前日向我借两万元,我本应鼎力支持,但本人财力有限,实在爱莫能助。
解析:选C A.“家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不能用于称别人的父亲。B.“敝校”一般用于学校的领导对外称自己的学校,不能用于毕业生称自己的母校。D.“鼎力”是敬辞,不能用于形容自己。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
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
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
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③④②⑤①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
解析:选B ③句紧承开头的文句,陈述到荒岛后的状况;④句是提供选择余地;①句作出选择;⑤句解释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②句得出结论。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七十二周年祭
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
七十二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天之前,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在这一天之后,也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于是,我们忘却了这一天:1926年3月18日。
3月18日,是一扇透出微光的窗户。
刘和珍,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自幼丧父,家境清贫。我可以想见你的勤劳,你高超的针线与厨艺,你与母亲相依为命,你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1918年,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的编辑。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你的文章,但我猜想,你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蕴藉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1923年,你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预科,不久,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然而,子弹却不会还报你以微笑。一颗子弹从你背部入,斜穿心肺。那年,你才二十二岁。
杨德群,1902年生于湖南湘阴县。1913年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深受杨昌济、徐特立的赏识。1924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5年到北京求学,先考入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我想,你的案头一定放着《娜拉》,放着《狂人日记》,放着《新青年》,放着《新潮》。然而,潮已落,新已变旧,你愤慨地说:“处在这个内敌外侮交相逼迫的次殖民地之中国,倒不如死了干净。可是,我要死,也要先炸死几个卖国贼才甘心。”你仿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鉴湖女侠的转世。当刘和珍中弹后,你想去扶起她,可是弹从你的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你倒下了,但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你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二十四岁的你殒身不恤。
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你们如许平凡,以至于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恋爱过或者正在恋爱。我想,你们收到男孩子的情书时一定脸红心跳,你们去约会前一定不忘在鬓角插上一朵栀子花。你们读《伤逝》,为子君的不幸而流泪。你们除了校服以外,也喜欢鲜艳的旗袍。你们在宿舍里,制造着女孩子的秘密,同学亲如姐妹。你们到北京才一两年,还没有吃够冰糖葫芦,还没有看够香山的红叶,还没有听够飒飒的风声。你们原本以为,古老的北京城一团和气,就像北京腔一样平缓悠长。那一天,你们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小心地折个角,想:回来再接着看。三三两两地,你们上路了。
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着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最后一封家书还没有寄出,最后一句是俏皮的笑话。你们抬着头,蹦蹦跳跳的。你们与我同龄,还是孩子呵。三月早春,北京的天空中飞满各式各样的风筝。冰刚化,草刚绿。风沙很大,扑在你们娇嫩的皮肤上。谁会想到呢,枪声在风中响起来,你们吃惊地看着士兵们举起抢,你们举着小旗的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你们还来不及奔跑,白色的围巾已然飘落。你们呼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没有回答。
鲁迅先生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你们喜欢读先生的文章。先生写道:“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七十二年之后,我读先生的文章,看你们的照片,流我自己的眼泪。这泪与你们的鲜血相比,该是怎样的微不足道呵。活着或者死去,已然不是一个问题。
七十二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只有文字和图片,我的案头,一片狼藉。我听见了枪声,看见了鲜血,红色的大地与蓝色的天空,黑色的军警制服与白色的学生装,悠婉的鸽哨与短暂的枪声。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我知道,你们的眸子注视着我,你们将为我祝福。
(有删改)
6.本文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们如许平凡,以至于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
(2)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着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
答案:(1)作者为没有能够找到烈士们鲜活的生活资料感到惋惜,平凡的她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尤使人敬佩。(2)“静静地伏在膝下”的温馨画面更增添伤感悲痛之情。母亲的期待无果,让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反动政府更添愤怒之情。
7.“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死过”,为什么又说自己“重新复活”?
答案:“已经死过”是因为作者受到烈士们爱国精神的感染,自己仿佛走进历史,走到她们的身边,挽着她们的手,并肩战斗;“重新复活”是因为作者受到烈士们精神的激励,在其精神鼓舞下“奋然前行”。
8.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细节突出刘和珍的美丽、温柔和可爱。本文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
答案:在第六、七自然段中,作者用想象的手法,描写她们日常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她们的美丽、温柔和可爱。这样写也反衬了反动政府的凶残暴虐,有力地回击了阴险文人污蔑她们是“暴徒”的流言。
9.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答案:采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抒发对刘和珍等烈士的强烈情感,拉近作者和刘和珍等人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她们的距离,读来更添哀婉之情;为文末作者走进历史,“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作铺垫。(意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
10.请根据下面的介绍,按要求给《美学新论》一书写两则广告语。
最近,某出版社再版了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一书。谈到美学,人们通常会觉得这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的确,现在的许多美学著作,大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阅读这些书需要一定的哲学功底。不过也有一些名家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1)用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有了解美学常识的著作吗?有,《美学新论》就是这样一本佳作。
(2)《美学新论》——打开美学之门的金钥匙。
11.(2018·温州中学模拟)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
(2)体会这幅漫画的寓意,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画面的左边是一台大大的电脑,显示屏眉头紧锁,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舌头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网络谣言”,画面的右上角有一只手拿着一把大剪刀,用力地去剪断电脑的舌头。
(2)示例一:人人争做谣言“粉碎机”,开动公民责任的“引擎”。
示例二:浇灭网络谣言的“火”,根除网络社会的“瘤”。
12.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雨荷”、“青叶”、“雨季”作为描述对象。
一杆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
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答案:示例:一枝单薄的梅花,可凸显出多少形象之外的风骨。
一只袅袅蜜蜂,采撷了多少年轮的精神。
倘有梅在园,倘有梅在心,则漫漫冬夜何惧。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