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5课 兰亭集序
悟
晤
见面
趣
取
取向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
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名词作动词,喝一杯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平等。
它(曲水)的旁边的地方
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襟怀抱负
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形容时间短暂
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这次集会的诗文
文雅;指文化或文人
地方
次一等
按次序,编次
临时驻扎和住宿
做,举行
高,长
寿命长
修建
面对,引申为阅读
迎,对着
将要
统管
数词
一致
把……看作一样
统一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
首页
末页
第15课 兰亭集序
一、语基扩展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静,幽雅)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暂时)
C.感慨系之(附着,随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注定) 向之所欣(高兴,欣喜)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解析:选B A.修:高;C.化:造化,自然;D.喻:明白,理解。
2.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游抒怀之作,描写兰亭景物抓住了特征,用粗线条勾勒,格调淡雅。
B.本文是一篇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盛会的活动过程,表现宴会的豪华,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激励与会者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C.本文先写盛会的时间、地点、缘由、与会人物、周围环境和流觞情景,再写人生感慨,并点出作序原因。
D.本文叙事写景先突出“乐”字;述说对世事流逝的感慨,转出一个“痛”字;联系古今时引出了一个“悲”字。这三个字把上下文承接了起来。
解析:选B B.文章没有记叙兰亭盛会的活动过程,没有“表现宴会的豪华”,也无“激励与会者珍惜时光,及时行乐”之意。
3.下列诗句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境最为相似的是( )
A.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C.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解析:选A A项与例句的意境最为相似,都是以静写动。
4.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②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________”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③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________”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解析:选B B项最恰当,最符合句意。
5.(2018·江苏卷)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解析:选A 画面是一只兔子拔萝卜,它已经拔出了一些小萝卜,正在奋力拔一个大萝卜。地面下的是大萝卜,象征收获,不是“困难”,所以排除B、D两项,大萝卜还在地里,并未拔出来,所以还不属于“挣得的东西”,排除C项,所以选A项。
二、延伸阅读
(2018·溧阳市高三调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 “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 “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 辟:征召
B.公变名氏以绐之 绐:欺骗
C.以为才堪攘寇 攘:铲除
D.禄秩之厚,布于宗姻 秩:官品
解析:选D D.秩:俸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消除百姓痛苦。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解析:选C 根据原文“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可知受到严刑拷打的是柳公的儿子,不是柳公。所以选C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2)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
答案:(1)人口众多了并能富裕起来了,人们的廉耻之心就产生了;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就需要对他们加以教化,于是学校就建立起来了。
(2)华而不实,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将会被俘获,还铲除什么贼寇呢?
9.概括李惟深具有怎样的个性品德。
答案:决断(有才干),忠诚(有气节),识人(会识人),廉洁/无私(不为己)。
参考译文:
柳公字惟深,他的祖先是河东人。柳公应对重要事件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决断,遇到与气节相关的事情一定有所建树。十多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神巫的人来说:“根据相法你应该是将会早亡并且微贱,幸好如果成为佛教徒,就可以延迟死亡的时间,官位仕途不是你的事情。”柳公的父辈们一向厚加爱抚他,更是相信他的特别,就想强令他改变去除他的学业,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士大夫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出呢?况且让我听从了神巫的话而活下来,去除圣人的教化而学习不同的技艺,不如快速死去更好。”
开元中期,汝州举荐学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起共计有百余人,柳公是这些人中的第一名。江南西道观察使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到府衙。因为信州城邑,百姓遭受残害,损害耗费残破凋敝,于是让柳公代理永丰县今。柳公于是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人,分布容和之气(就是采取宽和的政策)来施加恩惠给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驱除外物的害处,消除百姓的痛苦,官吏没有卖弄权势得利失利的祸患,政策没有违犯法令杂乱无章的弊病,统辖所属的百姓,听诉讼断案件,慢慢地打官司的就停息了。农夫重新回到田地里耕种,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人口众多了之后就使他们富裕起来,廉耻之心于是就产生了;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就对他们加以教化,学校于是就建立起来了。
泾州的士兵发动叛乱,柳公因为变乱发生的太仓促突然,于是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匿。贼寇寻访柳公藏匿的地方,想拿宰相的印信来诱降他。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贼寇于是捉住他的爱子,严刑拷打审讯查问,折断了他儿子的右胳膊,然而柳公并不顾恤他儿子。就步行进入荒无人烟的山谷,拨开厚密的丛草寻找路径,翻越秦岭,经过褒骆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赞赏他忠诚有气节,时时召见。柳公磕头流泪,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贼寇平定,记录功劳,赐给他轻车都尉的官职,封他为宜城县开国伯。授予他兵部尚书侍郎的职位。这一年,盗贼占据淮浒,朝廷正商议讨伐,宰相因为大理寺评事李元平有名声,认为他的才能能够铲除盗贼,就任命李元平担任汝州知州。遥闻风声曲从利益的那些大臣们都说举荐的是贤才,只有柳公情绪激昂地在朝廷中说:“这些人说个没完没了,是炫耀美玉而卖出石头(口是心非的意思)。华而不实,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将会被俘获,还铲除什么贼寇呢?”当时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没多久,盗贼偷袭汝州,俘获了李元平后归去,所有的人没有不嗟叹佩服柳公的。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在昌化里去世,柳公不断改担重任,丰厚的俸禄,全都散布给宗亲,没有一块土地用来安置自己的子孙,没有一间房子用来聚集他的族人。有一个这样的品行,尚且应该表彰褒奖,更何况这样的品行很完备,怎么可以不记录: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彰显给后来人看。
三、语言运用
10.将下面这段文字压缩到25个字以内。
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从全省各地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护。
答案:示例: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个人存款须用真名,实名制意义重大。
1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个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佳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个字以内)
答案:示例: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②中国提倡高远目标,西方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12.(2018·全新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普通人而言,宏观的数据可能略显隔膜,__①__,更能让人感知身边经济的温度。“有节过节,没节造节”,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天,“双12”的火爆,__②__:近1 000家大型购物中心、5万家超市便利店、55万家餐厅参与其中,参与商家数是去年的3倍;不少地方的超市、蛋糕店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男女老少在互联网时代“赶集”……正如一位“双12”参与者所言,井喷的消费热情、火爆的“扫货”场面,即便商场外朔风凛冽,__③__。
解析:根据上文的“宏观”“隔膜”以及下文的“更……身边经济的温度”,①处应当是承上转折,谈身边经济的内容。根据上文的“火爆”以及冒号后分写的内容,②处可以概括性地强调中国人超强的购买力。根据上文内容以及“即便”关联词语搭配的要求,③句应由关联词“也”开启,陈述主体消费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应当与上文的“凛冽”相反。
答案:示例:①而身边的经济学 ②令人感慨中国人“买”的力量 ③也难掩消费增长带来的暖意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