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1 08: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集体备课专用纸
课 题 人体的呼吸?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 、通过资料分析,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与资料分析,使学生得到相应能力的获得。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
? ?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师: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内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生: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让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师: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师: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胸围差的必要。 (1)测量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达成共识,请学生示范操作后,三人一组做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测量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提出的讨论题。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教师: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做曲肘、伸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①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左右径有何变化。 学生观察后填写表格。 ②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让学生观察教材49页中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提醒学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师: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出: ①??? 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 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 ③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 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学生讨论之后,每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师: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师:播放课件:演示肺泡的结构和肺泡。 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师: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师生探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明确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的道理。 师: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师生讨论得出: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教师讲解: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师: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思考: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 学生明确: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其原因是: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内容。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和叛逆时期,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说到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上绝对不允许就知识论知识,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