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1《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4.1《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1 10: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进行资料分析,能够说出免疫对于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意义。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出计划免疫的概念,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说出免疫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说出免疫以及计划免疫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免疫分为哪两类?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两者的区别(出示幻灯)。
师生总结: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抗原,而是对多种抗原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二)免疫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功能?
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排斥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多少年来,免疫的概念通常是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因此,长期以来,免疫学在传染病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至消灭了某些传染病。例如1980年5月第33次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已消灭天花。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跃发展,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例如移植免疫、肿瘤免疫,而免疫学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出示思考题:
1.人类在许许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体内的细胞在不断衰老、死亡、又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为什么人体内不觉得新细胞过剩或死细胞堆积呢?
3.为什么老年人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肿瘤发病率较高?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人体免疫功能表解。
教师讲解: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当这些功能异常时,可使人体出现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经常被认为是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计划免疫
学生阅读课本P50资料分析,了解詹纳给孩子接种牛痘的故事,提问:
1.人类征服天花病毒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詹纳两次给孩子接种,这两次接种有什么区别?
教师提问:同学们进行过预防接种吗?都注射过哪些预防针?
学生回答:乙肝疫苗、流脑疫苗。出示自己的预防接种卡,调查自己的预防接种情况。
教师引出计划免疫的概念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例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流行区,为控制和消除乙肝,国家卫生部决定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对象:学龄前儿童和其他易感人群;接种剂量:10微克三针免疫接种。接种程序: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再间隔6个月接种三针。对其他儿童或成年人,接种第一针为起始时间。
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从刚出生即开始进行预防接种,例如:四苗防“六病”。
教师出示四苗防“六病”表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91年止,我国已实现以县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85%。
计划免疫的目的和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也是贯彻以“预防为主”的主要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复习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计划免疫的概念及目的和意义。学习免疫知识,了解自我保健道理,对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关注癌症的危害
癌症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究竟什么是癌症,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2癌症的危害内容,播放癌症相关视频及课件,提出疑问:
1.癌症的发生都与什么有关呢?
2.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
3.日常生活中哪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呢?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及老师提供的资料了解癌症的危害,并依据自己对癌症的认识回答老师问题,形成对癌症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