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说“金色中国”代表着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那么下列区域命名与图中的区域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黄色中国”——① “银色中国”——② “绿色中国”——③ “金色中国”——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领土的分区还缺一部分,请你给这一部分命名( )
A.黑色中国 B.白色中国
C.红色中国 D.蓝色中国
3.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分别是( )
A.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B.大部分在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C.人口众多,但人种和民族差异大 D.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4.下列关于农业分布地区的叙述,是青藏地区的是(??? )
A.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区????? B.土壤肥沃的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展示①区特色内容的图片是
A.B. C. D.
6.②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A.灌溉便利 B.土壤肥沃
C.热量丰富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7.④区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肥沃的冲积平原 B.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8.造成①②区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种类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9.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之称的东北三省在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④区
10.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④区
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其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珠江 B.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长江
C.黄河、长江、澜沧江 D.黄河、雅鲁藏布江、长江
12.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脑、血液系统疾病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据此完成:
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低 ④7月属于雨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中的I、Ⅱ、Ⅲ、Ⅳ分别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请仔细思考并回答下面小题。
13.有关Ⅱ区和Ⅲ区的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②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③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④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⑥
14.下列关于I区和Ⅳ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Ⅳ区由于地势高峻成为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I区东部水草丰美,以三河马、、细毛羊等优良畜种而闻名
C.Ⅳ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带
D.受降水的影响,I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15.对三江源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全面禁猎 C.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D.大力发展旅游业
16.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读图回答下题
沿途发现,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原因是河谷( )
A.光照充足 B.水能丰富 C.气温较高 D.日照时间长
17.我国藏族服装的穿戴方式一日三变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纬度位置
C.文化因素 D.传统风俗
18.青藏地区主要作物有( )
A.小米、青稞 B.青稞、豌豆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19.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
C.全球气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
20.近年来,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枯,主要原因是( )
A.青藏高原海拔太高 B.三江源地区气温太高
C.三江源地区蒸发旺盛 D.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还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比较,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相比于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
A.纬度较低,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 D.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22.到拉萨可拍摄到的景观是( )
A. B.
C. D.
23.(题文)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有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空气稀薄,光照强③——海拔高,气压较高 ④——早晚经常下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青藏铁路在建设中采用了“以桥代路”(如图),主要目的是( )
A.缩短线路长度 B.提高车速 C.节省投资 D.保护环境
二、解答题
25.油莱是一种油料作物,花期大约为一个月。读图ll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l)A、B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B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B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海拔高,气温______;
(2)图中_____(山脉)一淮河一线与一月____℃等温线接近。
(3)A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______ (水田或早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4) B地区是____族(少数民族)聚居地、本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________被称为“高原之舟”。
26.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
(3)B地区降水主要集中_______________两个月,每年_______________季少雨,常出现干旱。
(4)在④⑤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__。
(5)在B地区中,有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6)我国最大盆地位于_________地区,我国最高的高原位于_________地区。四川盆地位于______地区。(用字母表示)
27.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广州的小明同学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体验“美丽中国之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乘火车到北京,他应选择的铁路干线是______线。春节期间,出发时的广州繁花似锦,到达哈尔滨发现这里千里冰封,说明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别特点是__________。
(2)A山脉和其东侧的________(河流)构成了我国甲乙两地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界线还有哪些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3)在从广州到北京的途中正好经过黄河下游,发现这一河段形成了奇特的___________景象,这是因为黄河流经的①地形区存在严重的______问题,治理该问题的工程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达北京后,小明参观了人民大会堂,领略了北京作为我国__________(城市职能)中心的风采。在哈尔滨小明发现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这种设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防风 B.保暖 C.利于雨水滑落 D.防止积雪压坏房子
(5)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小明参观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酒泉,所在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在乌鲁木齐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引水工程____________。
(6)到达拉萨后,小明发现当地居民的着装很奇怪,有时将双手藏在袖中,有时又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B 6.C 7.D 8.B 9.A 10.B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21.C 22.D 23.A 24.D
25.(1)一 低
(2)秦岭 0
(3)南方 水田 水稻
(4)藏(族) 牦牛
26.(1)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昆仑山、秦岭
(3)7、8、春
(4)④、⑤
(5)辽中南、京津唐
(6)A、D、C
27.京广; 南北温差大; 淮河; 一月份0℃等温线; 地上河; 水土流失; 修建梯田、挡土坝等; 政治; D; 兰州; 坎儿井; 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