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题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精确预测·命题前瞻
核心素养测评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时,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
制,王位传承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政制度: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
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实行内外服制度。
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王权与神权结合。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思维激活】
有学者说:“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表达天命的方式。”依据材料指出商朝政治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提示: (1)特点: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2)成因: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奴隶)的残酷统治。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同时拱卫王室。
周武王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认同,西周
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____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分封制遭到破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由松散趋向严密
【思维激活】
历史学者认为:“周朝后期,中国政治出现混乱,究其原因在于制度内部的明显缺陷。”文中“政治出现混乱”和“明显缺陷”分别指什么?
提示: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独立性。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_________关系远近,规定宗族内
嫡庶系统,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
袭特权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_____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父系血缘
贵族
3.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特点: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思维激活】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请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
提示:材料说明贾母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表现在:①以“贾母”为代表的宗族内封建家长的权威。②先给宗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的人员操办。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
概念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内容 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目的 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思维激活】
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关联】商朝的内外服制
(1)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2)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图解】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补遗】
1.“国野制度”
(1)周代王都城郭以内称“国中”,居民称“国人”,是统治者,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也肩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需要服兵役和交纳军赋。
(2)距都城百里之内称“郊”,“郊”以外称“野”,居民称“野人”,是被统治者,各诸侯国与此类似。
2.唯物史观认识分封制度瓦解的原因
(1)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
(2)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3)百家争鸣,提供治国方案。
【辨析】
1.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3)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凡是考查继承权,不管排行,只看嫡庶,嫡长子继承是其基本原则。
2.正确认识“礼”和“乐”的异同
(1)异:功能不同。“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乐”的本质是“和同”,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
(2)同:礼和乐在古代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制度层面的政治工具,礼从外部约束人民,凸显等级差异;乐引导人的内心,淡化等级差别。礼乐结合方能达到政通人和,社会大治。
【图解】
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