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五(下)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五(下)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1 08: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4.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和无私的襟怀。 5.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2.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和无私的襟怀。【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2.助读资料: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重点) 4.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和无私的襟怀。(重点)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彭:左上边是“士”、下横要短,“口”扁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右边三撇中下撇要长。 谋:左边“讠”窄;右边上半部是“甘”方框里面只有一横。 损:右边“口”要小,“贝”最后一点,不是捺。 眷:上边点和撇要小,两横中下横要长,一长撇贯穿两横、一捺在下横处起笔、撇和捺舒展。 殊:“歹”窄小、横撇的撇比上撇长,“朱”首笔撇要短、两横相近且下横长、中间一竖最长。 签:“竹”要扁,“人”扁宽、撇和捺靠上相交、舒展,中间短横不能丢、下横要长。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了解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重点) 2.学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 二、品读释疑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一位凡人,又是一位伟人? 2.讨论交流:读课文,毛主席收到朝鲜志愿军司令部第一封电报,是怎样的心情?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写出了主席怎样的心情? 这是对主席的动作描写,已经热了几次的饭菜,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泪流满面,可是痛苦已将他的心狠狠吞噬,他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那份心似刀割般的痛,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3.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反问 这里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从小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长时间。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的身边! 反问句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完全褪去了伟人光环的父亲的形象。4.“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喃喃”这里指主席心里难受,不停地小声地自言自语。这个句子是对主席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主席内心的极度悲痛,表达了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5.讨论交流:毛主席收到第二封电报和朝鲜方面的慰问时,心中又是怎样想的?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①“强忍”的意思是强迫忍住。“眷恋”指主席对岸英的深切地留恋。②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这是对主席的神态描写,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 对主席来说诗歌非常艰难的抉择,“强忍”“眷恋”写出了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2)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他很快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孩子相见,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6.讨论交流:秘书将电报记录交主席签字时,对主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 “踌躇”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他犹豫不决,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 (2)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放在上面。 “黯然”是本文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3)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老年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以这句话收笔,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7.阅读方法解密: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人物内心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变化往往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阅读时,抓住细节描写,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人物的复杂丰富内心世界。 运用:如“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放在上面”,运用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8.你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课后第3题)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单独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忠骨”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裏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3.写作方法: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1)本文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描写了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在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问题上艰难抉择过程的过程,使人体会到毛主席常人的感情和伟人的胸怀。运用心理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特征和当时的气氛。 (2)举例:怎么办?怎么办?我心里很是焦急,手变得愈来愈冷,我不停地搓着手,考虑着要不要翻翻桌子里的新华字典。翻吧,翻吧,没关系。我假装不在意地瞟了瞟四周的考生,觉得没人注意自己,僵硬的手开始想桌子里伸。不行!虽然这只是一场小测验,但作弊一向不是光明磊落的做法。额头上的汗不自觉地留出,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儿。翻山倒海的,很受煎熬。 (3)练一练:上课了,老师给大家发批阅后的试卷。运用心理描写,写一写自己拿到试卷前的心理活动。 4.课堂小结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毛主席在花山》五、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