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5胠箧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后针对训练5胠箧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1 12:58:57

文档简介

课后针对训练5 胠箧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 ,子胥靡
C.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解析:A项,“乡”通“向”,“知”通“智”。B项,“靡”通“糜”。C项,“知”通“智”,“擿” 通“掷”。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趋:快走
②阖四竟之内 阖:全
B.①曷尝不法圣人哉 法:效法
②大国不敢诛 诛:责罚
C.①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适合
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 舍:安置
D.①鱼不可脱于渊 脱: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 攘:排斥
解析:C项,①适:到,去。②舍:放开。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俗之所谓至知者 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C.为之权衡以称之 D.灭文章,散五采
解析:A项,“世俗”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世俗之人,一般人”。B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C项,“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秤砣和秤杆”。D项,“文章”在文中的意思是“文辞,文饰”。
答案:A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B项,“而”,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eq \a\vs4\al()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示:显露
B.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擿:扔掉
C.殚残天下之圣法 殚:害怕
D.则天下不铄矣 铄:炫耀
解析:C项,“殚”的意思是“尽,全”。“殚精竭虑”的“殚”即用此义。
答案:C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于”,①介词,表处所,从;②介词,表对象,向。B项,“乃”,①副词,才;②判断动词,是。C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D项,“其”,都是代词,指天下人。
答案:D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知”主张的一项是(  )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解析:①是老子的观点,庄子在这里只是引用这种观点,是为了说明“仁义圣智”不能向别人显示。⑥是庄子展示的“绝圣弃知”后的理想社会,不属于其主张。
答案:B
8.下列有关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
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
解析:C项,表述错误,“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才对统治者和儒家仇恨在文中没有依据。庄子的思想是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的深刻认识,与自己所处的阶层无关。
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的重点在于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注意“殚”“残”“含”“知”“德”“僻”等词的含义。
答案:(1)尽皆摧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2)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偏离正道之事。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①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②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③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④,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⑤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⑥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狸(lí):野猫。狌(shēng):黄鼠狼。②敖:通“遨”,遨游。③犛(lí)牛:牦牛。④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⑤垩(è):白灰。漫:涂。⑥斲(zhuó):同“斫”,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循其本
本:本源,此处指“最初的话题”
B.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C.立之涂,匠者不顾
凃:通“途”,道路
D.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质:对手,此处指“契合无间的知音”
解析: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答案: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夫鹓雏发于南海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C.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D.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从;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动词,叫做/介词,为,给。
答案:C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拙于用大的一组是(  )
①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②立之涂,匠者不顾 ③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④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⑤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解析:③“狸狌”是对“大”的“犛牛”所举的反例,本身不是“大”。⑤是庄子面对所谓的“大而无用”之“树”的态度。
答案:C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B.鹓雏比喻志向高洁的庄子,鸱比喻追求功名利禄的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C.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D.“运斤成风”这则寓言譬喻庄子与惠子的友谊,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让我们想到“高山流水”中关于“钟子期”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解析:应该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答案:D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重点字“夭”和“所”字结构;(2)句重点字“听”“尽”;(3)句“无以”句式,“质”“言”字。
答案:(1)(这样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2)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可是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3)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把它叫做‘樗’。庞大树身那么臃肿,不能合乎绳墨;它的小枝那么卷曲,不能合乎规矩。生长在大路旁边;经过的匠人都不肯理睬它。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是大家都不相信的。”庄子说:“你不曾看见那野猫和黄鼠狼吗?卑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死于网罟之中。再看那嫠牛,庞大的身子像遮盖天空的云气,有大的本领,但不能捕鼠。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愁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乡土里,广大无边的旷野里;无所为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边躺着,(这样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可是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PAGE



5



(共36张PPT)
相关读物 胠箧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