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巩固知识整理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巩固知识整理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1 19: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复习要点·课标解读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4、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一、时空观念
1、新中国历史如何分期?
2、新中国民主、法制成果如何排序?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如何排序?
一、时空观念
49
54
56
66
76
78
82
84
98






过渡
时期
十年
探索
十年
文革
两年
徘徊
改革
开放
1、民主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
1954年
1956年
1982年
初步建立,代行人大
正式建立,转变职能
八字方针,新阶段
十六字方针,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
文革中文革后
正式建立
遭破坏
重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
1954年1984年
初步提出
正式建立
发展完善
1、民主

1949年
1954年
1978年
1982年
1984年
1998年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法制
3、祖国统一
理论与实践

1979年
80年代初
1982年
1984年
1997年
1999年
《告台湾同胞书》
“一国两制”
中英会谈
中英联合声明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2005年
2008年
停止炮击、真正停火
隔绝状态被打破
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九二共识”
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
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二、基础巩固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③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诞生。
2.[判断]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答案 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3.右图体现的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怎样的意义?
①③
?
4.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与灵活性。”
[问]材料中“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史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
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
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史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党制。
——邓小平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执政党)。(2)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实行多党合作。(3)各党派对国家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6.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还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以下列最能符合其观点的两项是 (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 (1)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7.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制度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
8.结合所学阐述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
民族区域自治
祖国统一
AC
11.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召开 ②主要任务是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 ④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①②③
10.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遭到严重践踏, 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14.右图农民正兴高采烈地选举村委会。
[问](1)图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颁布以后,扩大了 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了广大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2)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的性质是什么?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吗?
基层
答案 村委会是国家的基层民主单位,但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因此,选举村官不是选举国家的行政人员,而是选举基层的负责人员。
12.“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

13.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世界遗留
15.[史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问](1)史料说明“一国两制”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2)[判断]“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

16.“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香港
17.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 恢复行使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 大业的基本方针。
1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要实现两岸“三通”。
[问](1)图示显示新时期大陆对台政策有何变化?当前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祖国统一
答案 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基本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 。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现今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9.下列表述中与图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一国两制”政策见成效
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20.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
D
(3)“一国两制”政策下,“两制”的地位相同。?( )
?
[微点拨]“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三、能力提升
探究1 唯物史观: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
中国 西方
政体
经济基础
权力主体
活动原则
政党地位
政党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人民
资产阶级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执政党、参政党
执政党、在野党
多党合作
轮流执政、互相倾轧
探究2 历史解释:民族区域自治下的新疆新变化
我们采访了一个曾经在新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待过四个月的人和一些有亲属在新疆的哈萨克斯坦家庭。他们称教培中心像是“监狱”;“中国正在兴起一场大规模的拘禁穆斯林的行动”,“政府把百万人关入集中营”。
——英国记者、政客
麦麦提·艾麦尔今年34岁,现在经营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每月收入三四千元,日子过得很舒心。麦麦提告诉记者,他生活的变化归功于政府举办的教培中心。正是在阿克苏市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麦麦提学会了摩托车维修手艺。以前麦麦提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不愿意学习技能,收入很少。
——新华社记者
“过去我不会语言,到哪儿干不了活,挣不了钱。如果还是继续努力学习的话,到哪地方都可以上班,都可以挣钱。”
——结业学员约日柯孜·奥布力喀斯木
“之前来过几次新疆,但都是匆匆而过。”她说,这次有机会在新疆的城市观光、逛巴扎、吃美食、交朋友,新疆文化的活力和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穆塔兹

“参观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我亲眼看到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有足够的场所和机会去从事宗教活动,和其他国家一样,这里的宗教活动受到国家的保护。”
——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参赞默罕默德·霍思尼·沙希蓝


你如何看待西方对新疆的言论?
该言论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问题?
[问]
探究3 史料实证:香港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
[核心观点]材料分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使我们对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期待。
[史料]“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对点训练]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
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 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
A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祖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
A.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D.蒋介石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家国情怀——祖国统一
A
[解题思路]毛泽东的炮击金门和蒋介石拒绝美国的建议说明两人都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的。
家国情怀——民主法制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习近平在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
——著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
学史感悟
1.民主是潮流,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
2.立足于国情,选择适合本国的民主道路。
3.民主的多样化,尊重各国政治文明的差异性、多元化。
4.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进行借鉴创新。
5.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意识的提高、公众的参与,公民素养的提升。
6.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两岸同胞盼望和平统一
7.“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两岸问题的焦点:统独之争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课后思考
提示 建议一 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二 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两岸分裂程度。
建议三 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