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的字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小标题,理解作者为何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小标题,理解作者为何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这些人是你心中的男子汉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2.走近作者:王安忆,1954 年3 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996 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7 年12 月,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 主要作品:《长恨歌》《小鲍庄》《流逝》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的字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小标题,理解作者为何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重点) 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难点)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三、品读释疑1.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 (2)对父亲很崇拜 (3)处处要求独立 (4)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 (5)沉着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小男子汉对事物的兴趣的?是怎样写的? 作者从小男子汉吃饭爽气,饭量大,吃的东西范围广,而且吃得极有滋味,更愿意等食物等方面来写的。手法:概括叙述、详细叙述、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突出了男孩子的爽快、不挑肥拣瘦、虎虎有生气。 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运用比喻,可以使人想见那挣扎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 4.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 “潦草地”表现了“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 5.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失败以及他对独立的要求受挫,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 要求独立的自尊,是对“男子汉” 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对“男子汉” 的关心和爱护,也正是有了这种关心和爱护,“男子汉”才能真正成长。 6.作者是如何表现“男子汉”要求的独立的特点的? (1)要求自己走,不让搀手; (2)要自己买东西;(对神态的观察、描写真实、准确—胆怯、紧张、勇敢、沮丧变现了心理的变化) (3)自己换橘子水;(熟练—高涨—狂热。飞快、努力地喝)显示自己长大了,显示自己的成就。 7.当他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进托儿所。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 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和“别的孩子”的哭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候上托儿所哭的情景呢? 不一样 : 别的孩子,因“怕”而哭,充满伤感。 “他”似乎只为参加一个仪式而哭,并无伤感。与“他”不喜欢托儿所,却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构成对比,突出他作为“男子汉” 能勇敢坦然地面对现实。 8.“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一部分,作者是通过描写哪几件事来表出小小男子汉的个性特点的? 上托儿所,面对进入陌生的环境这一挑战,镇静、坦然,很快适应;回安徽,面对不得不回安徽的事实,勇敢地跳进车厢,踏上回乡之旅。 9.阅读方法解密:抓住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小标题就是长篇幅的文章中部分文段主要意思的概括。在长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中,抓住小标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如第一个小标题下面的文段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突显了小小男子汉的率真。 10.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 作者为什么把一位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 有志不在年高。小小年纪的男孩儿,逐步成长为一个率真爽快、独立自主、沉着冷静的小男子汉。四、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3.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分类组织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幽默风趣的语言中,体会一个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小男子汉魅力。五、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儿子的创意》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