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针对训练19 浙东学术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铎(duó) 桎(zì)
梏(ɡù) 纷纶(lún)
B.蕺山(jí) 荆(jīnɡ)
棘(jí) 史裁(cái)
C.白苇(wěi) 干戈(ɡē)
迥(jiónɡ) 殊(shū)
D.训(sùn) 诂(ɡǔ)
禀性(bǐnɡ) 讥笑(jī)
解析:A项,“桎”读zhì;C项,“迥”读jiǒnɡ;D项,“训”读xùn。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彼不事所事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后人贵经术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晋灵公不君
解析: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君”的用法与之相同。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B.我欲托之空言
C.戍卒叫,函谷举
D.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
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省略句。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的“诸”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解析:A项为“各、众”的意思,B、C、D三项均为兼词。
答案:A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儒者欲尊德性 尊:尊崇、推崇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
C.究其所以纷纶 究:探究
D.阳明得之为事功 事功:事业和功绩
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
6.下列对“本”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本来
B.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本来
C.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书册
D.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量词,书册计量单位
解析:A项,本:探究,推理。
答案:A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D.授受虽出于一
解析:B、C、D三项中的加点词语均为偏义复词。
答案:A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究其所以纷纶
B.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A项为代词,B、C、D三项均为语气词。
答案:A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知史学之本于《春秋》
③知《春秋》之将以经世 ④悍吏之来吾乡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⑥吾欲之南海 ⑦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⑤/③④/⑥/⑦
解析:①为代词。②⑤为结构助词“的”。③④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⑥为动词“往、到”。⑦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D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浙东之学,因为源流不同,所以在世上的表现也不同。
B.朱陆之学,虽稍有不同,但并未引起门户之争。
C.史学之本于《春秋》的原因是《春秋》为圣人所著。
D.本段文字体现了作者的“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的观点。
解析:A项中源流应相同。B项中引起了激烈的门户之争。C项中原因应是创作者切于人事。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陆学说不同,引起门户之争,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
(2)虽然接受的学说是一样的,但表现出来的样子却极不相同,这是每个人都有做事原则的缘故。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B.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D.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解析:原文为: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答案: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羿:帝尧时期的射师,嫦娥的丈夫,被帝尧封于商丘。他善于射箭,曾经帮助尧帝射下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人们尊称他为“大羿”。
B.布衣: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本处指平民百姓。
C.相公: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君子、生员(秀才、相公)、宰相等的另外一种叫法。本处应该是指一种称呼。
D.小仓山房:袁枚曾筑随园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并题其室曰“小仓山房”,故以名集。
解析:本处应该是相对于下文中的“布衣”,可以理解为“高官”。
答案:C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解析:“盛年辞世,令人痛惜”错误,在文章第二段中说“高年不禄”,再结合【注】③的解释,可知薛雪不是“盛年辞世”。作者在最后痛惜的是,一瓢先生是一位名医,可一瓢先生的孙子在其祖父的墓志铭中不谈其不朽的医术医德,反而去谈其无所谓的理学成就。
答案:D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所给的句子,特别是句中生僻短语或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断含义。注意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并用恰当的表述使句意更通顺。
答案:(1)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2)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参考译文:
天生是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并不一定是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不朽。后羿的箭法,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不朽。如果一定要等待像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呢!
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医家,高寿去世。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却没料到您寄来的墓志铭没有一字谈及他的医术,反而假托于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唉!自此而一瓢先生不被传扬了,磨灭了!
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们安宁、青年人要使他们怀归”的学问。不居官位却能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此而追求其他呢?陈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借百姓来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倚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您随意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会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莫不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只是从表面上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缺乏,唯独讲学一流反而不缺乏,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验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的村儒学究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
从前我患病,性命垂危,那个时候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围在身边,有什么益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可以救人并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高明医方,把它们编辑并使之传播,其价值一定超过语录陈言万万倍。你竟然回避而不加宣扬,甘愿舍弃神奇的医学而依附于腐朽的理学,在理学中未必能增加一个虚伪的席位,而在医学中反而失去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难道不谬误吗!难道不痛惜吗!
PAGE
5
(共25张PPT)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