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1 20: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知识结构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工商业的管理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经济政策之一 2、确立: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后历代推行。 重农抑商,包括重农和抑商两部分内容。农业是基础,从古至今没什么大的变化,重农是必须的,也是明确的。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要是抑商政策,因为在不同时代,抑商政策是不断变化的。概念解读3、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⑴重农:
劝课农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等。
⑵抑商:
①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
②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历朝均以“重本抑末”为重要的理财思想。史海探究:抑商政策的演变历程。(1)先秦"奖耕战"、"抑商贾"材料二: “废井田、开阡陌,
重本抑末,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
材料一:“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管子?治国》重农抑商思想形成为国家政策并得到切实推行,开始于管仲在齐国的改革。管仲明确提出了“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的重农政策。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强力推行,实行了更加严厉全面的具体措施,标志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成形。
(2)秦至隋唐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史海探究:抑商政策的演变历程。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巩固统一,秦全面以法为治。正式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农和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①统一度量衡②颁布《秦律》汉承秦制,抑商政策一如既往。以法律手段对工商业发展设置人为障碍,示天下以抑商、贱商之意。"以法律贱商人"格局初成,其抑商之法亦为后世所模拟。
措施: ①汉初:征收重税②汉武帝:盐铁官营以及实行算缗和告缗制
汉:1.算缗
含义: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把大工商业主和高利贷者从农民身上剥削来的财物收归国有,是历史上大规模的抑商运动。
评价:增加了国家收入,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巩固,但是也迟滞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告缗
含义: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评价:为汉武帝的内外功业提供了物质保证,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但西汉后期,商人与官僚、地主逐渐合流,加剧了土地兼并,直接导致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
实质:这两项法令,实际上都是秦和汉初以来抑商政策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重点解读:古代最重大而有效的抑商政策,是以经济立法形式推行一些重要商品和行业的国家专营制度。自汉实行盐、铁官营起,对众多商品生产和经营垄断,成为各朝一贯奉行不移政策。除盐、铁外,另有茶、铁、明矾等先后列入禁榷之列。唐: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顶峰。颁布商品、市场、物价管理、度量衡和外贸管理等经济立法,促进经济空前发展。但还有些重农抑商政策。
措施: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材料一:"身与同居大功以上亲执工商,家传其业不得仕“
——《唐律疏议?诈伪》材料二:唐肃宗时,籍江淮蜀汉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的"率贷",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凡千钱以上者有税。唐僖宗时,游宴赏赐无度,国家财力拮据,竞籍长安城东、西两市之商旅钱财输于内库,引商人不满,向朝廷陈述,致告状者悉受杖杀。(2)秦至隋唐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史料论证(3)宋元时的"抑商"与"专卖"法史海探究:抑商政策的演变历程。宋:宋朝商业超前代发展,唐"市坊"制度已取消,商贸活动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因宋代财政匮乏,实行国家专卖禁榷制度。禁榷范围扩大到除传统盐、酒、茶外,矾、铁、煤、香料、宝货等均被列为禁榷物种,以至专卖所得成为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禁榷物种中以盐法、茶法、酒法最为重要、完备。中央有盐铁使,地方有各产盐地和商埠所设场务专理盐的专卖。
盐法规定:犯私盐一两,笞四十。"鬻卤盐三斤者仍坐死","私有茶一两笞四十,四十两徒二年“ ——《庆元条法事类》。
宋酒专卖为"榷酤",酿酒和酒曲由官府垄断,禁止民间私造,违犯者重至处死。
元:元代经济立法以宋为楷模,对盐、茶、洒、金、铜、铁等实行官营专卖禁榷制度,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由上述内容可见,战国以来,各个朝代都在某种程度上实行了抑商的政策,但非一直严格执行,中唐至宋元有所放松。
但是,历史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材料: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归纳总结1.在这段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表明抑商实际上是抑制商人的势力。而惠商一般指的是实行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即抑商人而存商业。2.是不是抑制所有的商人?政府抑制的主要是私商而非官商,即退私商而进官商。3.那么,古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抑商人”,又为什么要“存商业”呢?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影响古代政府对待商业态度的因素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
——西汉·桑弘羊影响统治者对“商”态度的因素主要有:赋税收入、维护等级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儒家意识形态等。抑商或是惠商,归根到底是要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是矛盾的统一。 材料三: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材料五:《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4、(1)直接目的:
  (2)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巩固封建统治。(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5、实质:(1)抑制商人而存商业
(2)进官商而退私商重农抑商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
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
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
稳定。
消极作用: 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的进步。5、评价(一)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清:“闭关锁国”政 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明:海 禁 政 策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史海探究:抑商政策的演变历程。(4)明清的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严格限制绝对禁止材料一:……16世纪这些所谓和平商业的开拓者的所作所为,说不上像友好的文明人,而只能说是海盗行径。……这些人不断骚扰中国南部海岸,抢劫、破坏城镇,几十、几百的杀死无辜的男女和儿童,然后‘和平’地扬帆而去。或者,他们登上大陆,强迫中国人给他们筑堡垒,以最粗野的兽性掳走妇女,抢夺当地人的所有财物,践踏了人道与文明的一切准则。”
——美国作家霍尔康《中国与远东》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明清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原因:

直接原因:明朝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主观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迂腐观念
① “朝贡”贸易体制——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三)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表现:②严加禁阻民间的对外贸易 。③颁布一系列严厉禁令
④严格限制 “开放” 的海关
清朝乾隆时期的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自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思考:“海禁”给中国带来什么? (四)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
③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盲目排外,不思进取。 ④某种程度上也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当我们在“海禁”的时候,世界正悄然变化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举近代中国的史实说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 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时,世界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以后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历史纵横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历史纵横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历史纵横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两个世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迅速发展呢?探究:参考教材P25的史学争鸣 我国学术界通常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的出现作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参阅课本P25第二段思考:
中国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有何表现?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时间:明朝中后期出现,清朝有了缓慢发展。2、产生的前提:3、表现:①明朝:在江南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②清朝:部门和地区增多,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资金厂房、设备雇主机工,即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自由的劳动力 雇佣 被雇佣 手工工场
作为古代的一位手工作坊主,需要准备什么?(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实质:雇佣关系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探究思考:在中国古代发达的农耕文明内部孕育出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并未发展起来。试分析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阻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缚阻碍社会进步,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因素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技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封建制度如何阻碍发展?)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买房置地,
影响资本积累鄙视科技,
近代科技落后闭关锁国政策,
国际市场小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文化专制,缺乏实用人才市场“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 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2)君主专制的强化,实现重农抑商(3)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的影响(4)儒家思想的影响,以末致富,以本守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堂小结重农抑商含义原因目的评价工商业管理表现影响“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原因影响含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条件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