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2.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会用证据说明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教学准备:
塑料袋、水、扇子、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谜语: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引出课题并板书;
2.回顾水的基本性质;
3.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性质,空气又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用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看、闻、尝、捏)
二、新课学习
1.活动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观察空气,说说空气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实验步骤:师讲解实验步骤,提出要求。
使用器材要小心,交流声音小小小,
别人发言认真听,观察记录快整理。
听到口令实验止,小组发言共分享。
交流:你们用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哪些特征?生:我用(???)的方法,发现空气的特征是(??)?
(3)小结: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生:我用(???)的方法,发现空气的特征是(??)。
2.活动二: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
(1)准备两个塑料袋,一个装水,一个装空气。
(2)对比水和空气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把空气和水放在塑料袋中比较时,塑料袋都可以捏成不同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无固定形状。把塑料袋倒过来时,可以发现水向下流,而空气袋子没有变化,由此猜想空气向各个方向流动。)
说明:学生不难发现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但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为后面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奠定基础。
三、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时你做到了小组合作和分享吗?
四、拓展讨论
1.出示图片或视频(学生通过观察已经了解空气是透明的,可实际生活中的空气有时不是透明的,借助视频、教材指南车信箱里的一小段文字,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的问题、看图得到启示并想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师作补充。
2.关于空气,今天我们了解的还很少,今后老师还将带领大家研究空气的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课件17张PPT。 认识空气
----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谜语:
水冲不走,
火烧不掉,
吃了不饱,
人人需要。空气是什么样的?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怎样才能知道?
用什么方法来观察空气?交流对话,制定计划
观察认识水的方法小组活动:观察空气小组合作,获取信息科学实验规则:
使用器材要小心,交流声音小小小,
别人发言认真听,观察记录快整理。
听到口令实验止,小组发言共分享。活动一:
由1号组员用袋子装空气,然后小组成员一起来观察,各自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观察空气。我用__________的方法,知道了空气的特征是________。小组汇报:观察空气整理交流,得出结论空气与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发现提出问题 这里有两个塑料袋,
一个装水,一个装空气。 活动二:
4人一组合作实验:每组
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扇动扇子,感受空气的流动 。
空气与水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空气和水都是无色、透明、无气味、
无味道、无固定形状。
不同: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整理交流,得出结论整理交流,得出结论释疑质疑,交流总结空气有时怎么是不透明的呢?观察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 哪里的空气比较干净呢?较少人为开发、植物较多或人、车、工厂等比较少的地方,才有比较干净的空气。
例如:乡村的空气就比城市来得干净。发现提出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学习时,你做到了
小组合作和分享了吗?
整理交流,得出结论关于空气,今天我们了解的还很少,今后老师还将带领大家研究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