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文科下学期赤壁赋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一文科下学期赤壁赋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1 16: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赋
一、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二、基础知识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
B.泝(sù)流水嫠(lì)妇相缪(liáo)
C.酾(lì)酒横槊(shuò)扁(piān)舟
D.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寄,劝
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
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
D.盈虚青如彼盈:满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5.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
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
情怀。
三、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完成文后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①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
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⑥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⑧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
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7.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8.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苏子愀然()(2)西望夏口()
(3)方其破荆州()(4)横槊赋诗()
9.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用是
11.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
的愿望。
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
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
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赤壁赋课内阅读练习答案:
一、补写句子(1). 不愤不启 (2). 不悱不发 (3). 满地黄花堆积 (4). 憔悴损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 (7). 纵一苇之所如 (8). 凌万顷之茫然 (9). 出师未捷身先死 (10). 长使英雄泪满襟


1.B(属zhǔ酾shī枕藉jiè)2.C3.B(①和②均为名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
名词作状语)4.D5.B6.略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8.(1)容色改变,(2)向西,(3)
当,(4)长矛9.略10.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