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在这次教学中我选择了课件与歌唱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如通过课件伴奏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学生自己创编歌曲,学生表演展示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音乐实践体验,达到多重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首先通过教师的歌声将学生带到美丽的美国牧场,请学生想象牧场出现的画面,再让学生随伴奏一起律动,仿佛在牧场上散步。学生伴着优美的旋律,心情十分舒畅。这个环节给学生创造了想象和展示音乐才能的机会,又能够自然引入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分析:
本课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七课《环球音乐探宝(三)——北美洲之行》其中的一课。《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儿童歌曲。3/4拍的节奏,舒缓、悠扬。它的歌词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幅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
从四年级的学生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上课认真,热爱唱歌,尤其是一些女生,表演力教强,能带动起班中的其他学生。但毕竟是农村小学,学校资源缺乏,学生识谱能力较弱,对于弱起小节的掌握应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能用平稳,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根据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
3、知识与技能: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
学会用平稳, 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2、改编《牧场上的家》。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北美洲,好吗?首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qq牧场)看来大家都知道qq牧场,可是,你们了解真正的牧场吗?(没关系)老师把牧场都唱到歌里面了,你们听,歌声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又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回课堂。)
刚才老师唱的是一首美国的传统民歌,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牧场上的家》,请跟老师读一遍。美国的孩子都把牧场当成了自己的家,你们看,牧场里有大片的什么?(牧草)真美呀!那就让我们赶快去感受他们美丽的家吧!
2、跟着《牧场上的家》伴奏,师生一起律动。
(设计意图:学生在愉快的律动中感受到牧场的空旷,美丽。)
三、新歌学习。
1、欣赏视频《牧场上的家》。
⑴、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⑵、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学生听录音范唱,找出难点,并解决、。
⑴、说出歌曲的拍号,有几个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
⑵、学习节奏:
? x x ︱ x x x ︱ x – ‖
○ ? ● ○ ○? ● ○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⑶、师念生模仿,注意:弱起,强弱规律。
⑷、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这叫不完全小节)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⑸、指导边念边打拍子。
3、学生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4、学生用lu哼唱歌曲旋律。
5学生跟录音轻声唱歌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难点,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6、假如你是牧场的小主人,坐在美丽的草地上,哹吸着清新的空气,没有悲伤,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轻松,悠闲)你们在自由地放牧,嬉戏玩耍,多么令人向往呀!请同学们用轻松,悠闲的感觉来演唱歌曲,唱的时候要注意力度。
7、这首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家乡的赞美,热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
四、创编歌词。
各组同学根据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合作创编一段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歌词,使感情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升华,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六、小结:
通过学习这首歌,我们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丽!
七、伴着英文版《牧场上的家》的音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