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课 时:1
课标解读:
“欣赏· 评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是一个单独的学习领域,但是又渗透在各个学习领域和每节课中。学习初步的美术欣赏的方法,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增强民族自豪感,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是四年级下册一节欣赏·评述课,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本课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学习初步的美术欣赏方法,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写实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年代久远,而且我们也没有条件实地欣赏,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有备而来,积极参与。
学情分析:
通过将近四年的美术学习,四年级学生会用简短的语句评价美术作品,但是还不具备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课前搜集秦始皇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写实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了解雕塑的艺术特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3、初步学习欣赏雕塑的方法,通过分析、描述、讨论,会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进行评述,表达个人感受,提高欣赏水平。
4、感受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欣赏雕塑的方法,通过分析、描述、讨论,会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进行评述,表达个人感受,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写实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了解雕塑的艺术特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艺。
评价设计:
1、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细节欣赏”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教学环节“制作工艺”和“珍爱国宝”检测目标4的达成。
教具准备:
课件、圆雕浮雕作品
学具准备:
课前整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事死者如事生”,所以人死后的殡葬礼
仪十分隆重,古代帝王尤其重视。有一位皇帝,他的陵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同学们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吗?
——秦始皇!(课件:秦始皇图片)
(课件:秦始皇陵图片)秦始皇陵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现存坟丘高43米,有11层楼那么高,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1687个天福小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埋藏极其丰富,你知道都埋藏了什么吗?
——地宫、陪葬坑、奇珍异宝、兵马俑等(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课件)
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震惊中外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课件、板书)
谁能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俑?(学生回答)
——俑,古代殡葬用的偶人。(课件,简单介绍还有其他形式的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呢?
(学生回答)1974年,在离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到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令世界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件:发掘现场图片)
【设计意图:从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导入课题,通过与学校的对比学生对秦陵的大小形成具体的感知,以其庞大的规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平均深度大约是5米,有三座,分别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坐东向西,呈品字形排列。三号坑最小,是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这是工匠夯筑的土隔墙,把整个俑坑分为11条东西向的坑道。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课件:三座坑、展厅外景、一号坑全景、)
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三座俑坑共有多少件俑呢?(7000多件兵俑,600多件马俑,共计8000件)
小知识:像这种有多个人物组成的雕塑,叫做群雕。(板书:群雕)
你知道每个兵俑有多高吗?(学生回答:平均身高1.80米)
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秦兵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板书:圆雕)
小知识:雕塑分圆雕和浮雕,圆雕可以从多个角度欣赏;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形象,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展示浮雕、圆雕作品)
如此庞大的场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回答,师总结:气势磅礴 高大威武,并板书)
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在秦始皇的指挥下,披坚执锐,势不可挡。刹那间,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把我们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壮阔的阵容、磅礴的气势,这种群雕艺术堪称独一无二。秦始皇陵兵马俑占地之广、数量之多、体型之大,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不是奇迹?
——是!
板书:奇迹
【设计意图:从整体认识秦陵兵马俑,感受震撼气势,发现第一个奇迹。】
(二)细节欣赏
同学们,这样众多的兵马俑,他们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呢?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不一样。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1、姿态
请同学们欣赏这组兵俑图片,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猜一猜他是哪个兵种?(课件:不同动作的兵俑:立射俑、跪射俑、步兵俑、骑兵俑,名称与图片不对应,用来提示学生)
(生回答,师补充)
(1)左腿前拱,右腿后绷,左臂伸张若扶枝,右臂曲举若抱儿——立射俑。
(2)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跪射俑。
(3)站立姿势,右手空拳半握上举——步兵俑。
(4)一手牵拉马缰,一手提弓——骑兵俑。
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课件:文字与图片对应)
这些俑动作不同、体型不同,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生回答,教师总结:千姿百态,并板书)
2、面部
(1)请同学们欣赏这组兵俑图片,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课件:不同模样和表情的兵俑)
这些俑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战胜敌手;
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
凝视远方,仿佛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神情忧虑,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生回答,教师总结:千人千面,并板书)
这么多陶俑,没有一件是重复的,容貌、性格、神态各具特色。制作陶俑的民间艺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是自己的面相呢?还是真人翻模的呢?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但是足以说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之高超令我们由衷地钦佩,真是太了不起了!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件俑的五官,分别有什么特点?猜一猜他们各自的性格?三(课件:个不同面部造型的俑)
(生回答,教师总结)
方圆脸、大颧骨、浓眉、阔鼻、厚唇,威猛的气质;
脸圆润,弯弯的眉,流畅的鼻轮廓线,颇带韵味的嘴角,性格文雅;
长脸、尖下巴、薄眉弓、窄鼻梁、薄嘴唇,机警聪敏;
同学们,此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精雕细琢、手法精湛)
(教师总结:形神兼备,并板书)
秦始皇兵马俑雕刻极其严格,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十分准确。同时,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这就是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板书:写实主义)
这些千姿百态、千人千面、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令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这是不是奇迹?
——是!
板书:奇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姿态和面部展开欣赏,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感受创作者的精湛技艺,发现第二个奇迹。】
4、种类
同学们,我们知道军队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制度,你知道现代军队军人的军衔都有哪几个级别?是如何体现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将、校、蔚、兵,军帽、军装、肩章,结合课件)
在秦始皇的军队里,军衔的级别和现代的是不是一样的?都有哪几个级别?(生回答,教师总结:将军、军吏、士卒)
古代和现代的军衔制度非常相似,这说明军队建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由此可见秦军治军严谨。
考眼力:请同学们在这组图片中找出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并说出你的根据。(课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的发型、服饰特点)
(1)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2)军吏俑,头戴长冠,身穿甲衣。
(3)士卒俑,穿着战袍,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古今对比,认识兵俑的种类;通过考眼力,欣赏不同的造型,再次体会创作者的精湛技艺以及秦军的治军严明。】
(三)制作工艺
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让我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学生猜想)
(课件)教师结合视频总结或补充: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8000件陶俑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这些不是简单的陪葬品,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结而成的,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这是不是奇迹?
——是!
板书:奇迹
【设计意图:先猜想,再了解,知道兵马俑凝结着无数创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发现第三个奇迹。】
(四)马俑
除了兵俑,还发现了马俑。兵马俑坑中的每乘战车前都驾有四匹陶马。(课件)
陶马的大小和真马相似,身长约2.10米,通高1.72米。
同学们仔细观察马俑头颈部位的造型特点。
(观察并交流,教师总结)
四马的造型基本相同,均剪鬃缚尾,举颈仰首,张口作嘶呜状。中间的两匹服马双耳前耸,目光前视;两侧的骖马脖颈分别向外侧微微扭转。
(五)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创造了这么多,它不仅是世界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堪称国宝。(板书:国宝)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它的局部,还有大量的埋藏在地下,并未被发掘,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考古技术不先进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珍惜国宝、爱护国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板书:珍爱)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奇迹——国宝——珍爱,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到爱护国宝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
(六)谈感受
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耗时39年。我们今天认识并且了解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请你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在课前预习中以及影视作品中,同学们对秦始皇都有一些认识,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对秦始皇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交流。
教师谈个人看法:千古一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秦陵兵马俑的感受,在交流评述中培养、提高的欣赏能力。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从历史角度,客观公正地认识秦始皇,体会到“秦陵以及兵马俑”产生的必然性。】
三、再次感受
让我们再次走近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受它的奇迹、雄壮、磅礴、精美。(课件)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局部的视频欣赏,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虽然只有一节课,仍然希望能使学生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形成喜欢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并能从行动上做到做好。】
板书设计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群雕
气势磅礴 高大威武 奇迹
千姿百态 千人千面 形神兼备 奇迹
2、制作工艺 奇迹
二课时
[教学 (?http:?/??/?www.5ykj.com?/?Health?/?" \t "http:?/??/?www.5ykj.com?/?Health?/?meisu?/?_blank?)意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教学 (?http:?/??/?www.5ykj.com?/?Health?/?" \t "http:?/??/?www.5ykj.com?/?Health?/?meisu?/?_blank?)内容,属“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铺展,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唤起学生珍爱国宝的爱国之心。由于本课内容所折射的文化层面既多又广,因此,我把课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向学生介绍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区别、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材料,以及了解中外雕塑的主要艺术成就,使学生对雕塑产生表象认识。第二课时,着重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神态逼真,让学生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第三课时,进一步介绍俑的发展历史、泥塑的发展历史,以及陶器艺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秦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和欣赏课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程序由浅入深地分析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2.会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能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录像(课件1)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以威武雄壮的秦军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产生心灵的震撼。)
2.描述概况(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描述与评述)(课件2)
(1)地理位置; (2)发现时间; (3)规模。
3.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课件3)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让学生通过预习,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规模,兵马俑的发现时间、过程,以及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观评价,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产生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课件4)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课件5)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
3.辨一辨,认一认:(课件6)
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等
(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兵马俑雕塑写实的艺术特色;又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对秦俑雕刻的细部刻画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描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释,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雕塑作品的内在本质。最后,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欣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探索评价(课件7)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学生评价
(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选代表说;(3)写一写感受
3.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在“欣赏评述”课中,“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还要学会评价,把自己的看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及时对学生从兵马俑雕塑的欣赏延伸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课后拓展(课件8)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询问家长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的互动与交流。欣赏评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另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针对本课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递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欣赏秦始皇兵马俑雕塑,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并预习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够把问题回答准确,但这种描述是初步的、相对客观的。
接着,通过录像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写实的具体体现,如气势磅礴的军阵、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形态逼真的陶马等,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我有意识地把秦俑的细部刻画分成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等几大块,分发图片和模型让各小组有重点地欣赏、讨论、分析,教师融入其中一起探讨学习。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通过人物的表情、胡须刻画,你认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人物的发式、装束和姿势的刻画上,你认为他的职位、职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凭借学生的回答适时解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评价阶段是学生在进行了前面的学习活动后表达对秦始皇兵马俑雕塑艺术的具体感受。我让他们先用口头语言表达──互相说,选代表说;然后再用书面语言──用短文或短句进行表达;最后请学生朗读小结部分,引起情感共鸣。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秦俑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使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如带着问题请学生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
2.授课教师能很好地采用引导学生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渗透课堂美术文化的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取美术文化知识,体现了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懂得美术学习不光是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美术文化的学习与渗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3.组织学习探讨、交流,各抒己见,进一步感受到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宝贵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突出对美术文化的学习。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三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智育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课件范例
学生活动设计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录像(课件1)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以威武雄壮的秦军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产生心灵的震撼。)
2、描述概况(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描述与评述)(课件2)
(1)地理位置;
(2)发现时间;
(3)规模。
3、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课件3)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让学生通过预习,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规模,兵马俑的发现时间、过程,以及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观评价,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产生背景 (?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186.html" \t "http:?/??/?www.xxjxsj.cn?/?article?/?_blank?)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课件5)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发式;
B、胡须;
C、脸部表情;
D、姿势;
E、装束;
F、陶马
3、辨一辨,认一认:(课件6)
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等
(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兵马俑雕塑写实的艺术特色;又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对秦俑雕刻的细部刻画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描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释,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雕塑作品的内在本质。最后,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欣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探索评价(课件7)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学生评价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选代表说;
(3)写一写感受
3、小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在“欣赏评述”课中,“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还要学会评价,把自己的看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及时对学生从兵马俑雕塑的欣赏延伸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课后拓展(课件8)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询问家长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的互动与交流。欣赏评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另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针对本课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递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欣赏秦始皇兵马俑雕塑,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并预习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够把问题回答准确,但这种描述是初步的、相对客观的。
接着,通过录像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写实的具体体现,如气势磅礴的军阵、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形态逼真的陶马等,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我有意识地把秦俑的细部刻画分成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等几大块,分发图片和模型让各小组有重点地欣赏、讨论、分析,教师融入其中一起探讨学习。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通过人物的表情、胡须刻画,你认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人物的发式、装束和姿势的刻画上,你认为他的职位、职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凭借学生的回答适时解释作品的时代背景 (?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186.html" \t "http:?/??/?www.xxjxsj.cn?/?article?/?_blank?)、创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评价阶段是学生在进行了前面的学习活动后表达对秦始皇兵马俑雕塑艺术的具体感受。我让他们先用口头语言表达──互相说,选代表说;然后再用书面语言──用短文或短句进行表达;最后请学生朗读小结部分,引起情感共鸣。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秦俑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本课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我有意识地把秦俑的细部刻画分成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等几大块,分发图片和模型让各小组有重点地欣赏、讨论、分析,教师融入其中一起探讨学习。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通过人物的表情、胡须刻画,你认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人物的发式、装束和姿势的刻画上,你认为他的职位、职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凭借学生的回答适时解释作品的时代背景 (?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186.html" \t "http:?/??/?www.xxjxsj.cn?/?article?/?_blank?)、创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