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地理过程预测能力的培养-【名师课堂】2020年高考地理解答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 地理过程预测能力的培养-【名师课堂】2020年高考地理解答题解题方法和技巧(26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2 14: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专题: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指导(十)
专题:地理综合题答题方法指导(十)
地理过程预测能力的培养
解题的前提
解题的核心能力
得分能力
高考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掌握综合题的思路建模。
*
1.加强模拟训练,形成规范答题习惯
精准审题
知识迁移
对接材料
规范作答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一般原理
基本理论
2.加强模拟训练,完善能力系列 
完善能力序列
(1)信息解读能力
(2)特征描述能力
(3)过程预测能力
(4)因果阐释能力
(5)时空转换能力
(6)区位评价能力
(7)区域比较能力
*
地理过程的归纳预测能力的构成要素
1、描述归纳地理过程的能力
2、简单预测地理过程的能力
(3)地理过程的归纳推测能力
*
①在一定空间领域内,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大气环流、生物循环等。
②在时间上重复出现的地理节奏性变化过程;
——快慢、高低、强弱、长短。如河流汛期和枯水期的变化等。
③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与盛衰消长的地理演变过程;
——新旧、盛衰。如夏季风和夏季风的变化等。
④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持续变化的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
——多少。如气温与降水的季节与年际变化
⑤地理事物或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地理扩散过程。
——点到面、点到线、点到带。如产业转移与集聚、城市化过程等。
(2016年全国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在一定空间领域内,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的运动或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因果)。
1、描述归纳地理过程的能力
B
C
(2016年全国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因果)
D
(2018年全国2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 9~11题。
(2)在时间上重复出现的地理节奏性变化过程;——快慢、高低、强弱、长短。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 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 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B
B
D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
(3)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与盛衰消长的地理演变过程。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根据图例的范围和连续性特点,进行三个时间段的描述:
20世纪70年代(1976年),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依时间、抓要素。
(3)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与盛衰消长的地理演变过程。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因果联系)。
(2014年全国Ⅰ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4)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持续变化的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
1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A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C
(2015年全国Ⅰ卷)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4)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持续变化的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扣规律。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
B
(2016年全国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地理事物或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地理扩散过程。
依时间、抓要素、循联系(因果)。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A
C
D
(2016年全国I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2、简单推测(预测)地理过程的能力
——根据前因后果、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推测(预测)。
C
B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2016年全国I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D
(2017·新课标卷Ⅰ6~8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 ~8题。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根据前因后果、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B
[2016·新课标全国Ⅰ,36(1)(2)(4),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实 践 应 用】
根据前因后果、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
加大茉莉花茶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
开发新产品;
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2018年全国1卷)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直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2018年全国Ⅱ卷)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1~3 题。
以时间为轴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移动——产业转移。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A
D
A
(2018年全国3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2018年全国3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根据前因后果、进行推测。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2013新课标2)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感谢您的关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