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熔化和凝固 课件(3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2熔化和凝固 课件(3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11 18:09:42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材来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内容来源:第十二章第二节
主 题:熔化和凝固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通过比较冰与蜡烛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分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教学重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演示蜡烛燃烧后熔化滴在白纸上又凝固。
说明固态和液态可以相互转化,同时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观察感受回答
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理解
让学生举例生活、生产中知道的熔化与凝固的例子,并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掌握。
思考并回答
由生活入手总结现象,加深理解。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问:冰在什么情况下会熔化?
冰和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
静听、识记
思考回答
引发学生对熔化规律的探究
猜想与
假设
请学生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试着叙述猜想的理由。
大胆猜想并记录自己的猜。
明白猜想,必须有依据,不是瞎猜。
设计并进行实验
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4组实验,分组观察冰、萘和蜡烛、塑料的熔化过程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
小组讨论交流:
(1)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及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
准备怎么完成实验?
老师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
3.实验前的交代:
a.明确组内每位同学的分工。
b.使用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水,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熔化后继续观察两分钟。【注:冰自然熔化(视周围环境温度决定实验时是否需要酒精灯热),其他物质需要酒精灯水浴加热加热。注意提醒安全使用酒精灯。】
C.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搅拌,并随时调整温度计位置,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老师巡视指导
明确实验所用的材料、器材、以及观察什么,测量什么?
明确“水浴法”优点,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明确实验怎样做,以及自己在实验中的任务。
有目的去观察可以提高观察的效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归纳得出结论
介绍记录数据后描点连线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
让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并试述理由。
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
根据学生绘制的冰,奈,蜡烛和塑料的熔化图像:(1)同学们从根据熔化时的温度与状态不同将其分类(2)请同学讲述分类依据。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定义,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板书。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小组讨论分析自己记录的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记录在准备好的纸上,并确定小组发言人。
积极发言,把其它小组的意见或想法与自己记录和结论对比,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
对照各小组的图像确认
晶体真对待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非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达成目标2、目标3和目标4。
凝固
师讲述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学生总结晶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特点。同时,老师举例凝固放热的生活应用。
认真分析总结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
达成目标4
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总结本节所学
回顾总结,加深印象
情感教育
播放《后天》电影片段,提醒学生爱护家园,预防温室效应。
认真观看视频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熔化(吸热)
一、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二、固体分类
1.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无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
课件34张PPT。 12.2
熔化 与 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
“神奇的55度杯” 物质从固体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你还能举出其它熔化与凝固的例子吗?熔 化凝 固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 冰在什么情况下会熔化?
冰和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温度会升高吗?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设计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实验器材?2、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可以使固体受热均匀?3、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把固体捣碎,做成小颗粒状
水浴加热
搅拌
实验器材返回实验装置返回实验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分组实验:
每4人一小组,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报温度,一人负责报物态,一人负责记数据4、你准备怎样完成实验? 实验数据-------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固态液态软稀绘制熔化图像并上台展示吸热保持不变小组讨论:
总结不同物质熔化的异同点有冰和萘熔化时需要 (吸/放热)但温度 ,______(有/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蜡烛和塑料,熔化时需要_______(吸/放热),温度 , _______ (有/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蜡烛固体分类例如:萘,海波,食盐,冰,各种金属,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非晶体:提问: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你能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吗? 思考:冰熔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①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的熔化条件:在1.01×1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讨论:
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吗? 水呢?(南极最低气温-94.3℃)时间温度熔点吸热熔化放热凝固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冰熔化 与 水凝固三、凝固蜡烛 吸热熔化放热凝固冰放热凝固温度加热时间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降低。水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
能继续放热请同学们结合晶体熔化条件,说出晶体凝固条件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异同固 体晶 体非晶体相同点不同点熔化条件凝固条件1、熔化过程都是由固态变为液态都要吸热;
2、凝固过程都是由液态变为固态都要放热。 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过程温度不段升高,凝固过程温度不断降低。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吸热放热四、熔化、凝固的应用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凝固放热的应用: 北方冬天菜窖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55度杯原理在杯子的夹层中有一种叫变相金属的物质,在遇到高温的热水时熔化变成液体,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热水降温。然后再倒入冷水时,它又会凝固成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使冷水升温。相变储能材料是一种热功能材料,能够将热量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藏于其中,实现能量在不同空间的转换。在其物相变化过程中,可以吸收环境的热(冷)量,并在需要时向环境放出热(冷)量,从而达到控制周围环境温度的目的。相变材料在建筑墙体、采暖与空调、工厂余热回收、太阳能利用、医学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正逐步成为能源利用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的重点。相变材料技术及其在建筑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如,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43]
德国巴斯夫公司“3升房”[44,45]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46,47,48]
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公寓楼 Sabine Glaser等都应用了相关材料。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异同固 体晶 体非晶体相同点不同点熔化条件凝固条件1、熔化过程都是由固态变为液态都要吸热;
2、凝固过程都是由液态变为固态都要放热。 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过程温度不段升高,凝固过程温度不断降低。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吸热放热预防温室效应,保护家园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由于近百年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量约为2~6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5厘米。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南极及其他地区冰盖全部融化,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 2、纯铁的熔点是1535℃,液态纯铁的凝固点(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要( )。1535℃吸热动动脑1、下列自然现象中,是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  
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
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A4、图中给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C3、某同学用一种物质做熔化实验,当物质的温度达到75℃时,每隔1min纪录一次温度,得到下列数据75℃、77℃、79℃、80.5℃、80.5 ℃、80.5℃ 、80.5 ℃、 82℃、84℃ ,据此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晶体随堂练习4、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2)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吸热的是 段,(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乙210℃非晶体AB、CDBC固体固液共存液体3AB、BC、CD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