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具
小石块、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水、盐水和细线
能力
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重点
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2、密度知识的应用
难点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体积单位
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
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
学生阅读课本量筒(或量杯)的使用说明。
学生对照事物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
查密度表,比较并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
2、密度知识的应用
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
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悬锤法
V=V2-V1
针压法
V=V2-V1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________; (2)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
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一题鉴别矿石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课后实践
(1)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公式:ρ=m/v。
组织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自制量筒或量杯
投影出示例题,学生练习解题
例:某城市有一座大理石雕塑,如图所示,已知其质量为18.5t,它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大理石的密度为2.5X103kg/m3)
例:测得一长方形铝板长5m,宽1m,厚1cm,查得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该铝板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体积可用公式V=abc求得,再带入公式计算。
例: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各自的体会。
板书提纲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