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 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2分)
(1)次北固山下 次????????????????? ??
(2)请广于君?? 广?????????????????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
(4)翼然临于泉上翼? 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
【答案】
9.B
10.D
11.(1)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2)扩大(地盘)(3)违背
(4)……的样子
12.(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13.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4.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解析】
9.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各项能力,包括体裁、内容、手法等,“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是写时序的交替,不仅有日夜的交替,还有新旧年的交替。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A中的前“于”是“在”之意,后者“于”是“比”之意;B中的前“以”是“因为”之意,后者“以”是“按照”之意;C中前“而”表承接,后者表并列,并且。D中的“之”作用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要注意词语的各类活用用法、动词的非常用义等。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要准,做到信、雅、达的标准。
1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要能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选取一个最恰当的角度去分析。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本题中画线句子显然不存在结构上的作用,我们只能从对塑人物形象、营造氛围上去考虑。
14.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根据前后文的内容的关联即可找到关键点。
二、(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
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 愿终守之,弗敢易? ??????????易:交换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吉祥
C.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感谢
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 奉:俸禄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3 分)
A. 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 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 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8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4分)
?
(2)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4分)
?
??
【答案】
1. (3分) B
2. (3分) C (谢,道歉)
3. (3分) C (“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说法错误,应该是“先从生活琐事说起,再谈到国家大事”)
4. (8分) (1)? (4分)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布衣、免冠、徒跣、抢”翻译正确各1分。)
(2) (4分)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备办、备齐、安排)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约、百乘、质、乃”翻译正确各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根据意思断句。此句译为: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也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而”。“而”表转折,前面需要断开。
2.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此题C“谢”是古今异义词:道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拿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 C项“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说法错误,应该是“先从生活琐事说起,再谈到国家大事”)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星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布衣”“冠”“徒跣”“抢”“为”“乘”“质”“乃”等字词的翻译。“可以一战”省略句的翻译。
三、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2 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
【答案】
10. A
11. (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解析】
10.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于”都是“介词,从”;B项中的“亡”的意思分别为“使……灭亡”和“逃跑”;C项中的“之”分别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和“的”;D项中的“以”分别是“因为”和“用来”的意思。据此,答案为A。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与(助词,吗)”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布衣(平民百姓)、徒跣(光着脚)、抢(撞)、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综合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来看,唐雎当时是处在秦王恐吓的情况之下,唐雎说这几个人行刺的故事,既是对秦王的有力反击,也向秦王表明自己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据此理解作答。
四、(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3.下列加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
??
【答案】
12.(3分)C (与臣/而将四矣)
13.(3分)B (“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14.(8分)(1)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准确译出“谤议”1分,“市朝”1分,“闻”1分,语言通顺1分。)
(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准确译出“布衣”1分,“免”1分,“抢”1分,语言通顺1分。)
15.(3分)A?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A正确;B正确;C与臣/而将四矣;D正确;故选C。
(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正确;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C正确;D正确;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句意为: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②中重点词语有抢,撞.徒,光着;句意为: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 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译文参考: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乙】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五、(2011年广西省百色市中考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 使者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分)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答案】
9. C
10. B
11.A
12.(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分)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
9. C ( “使者”应为“出使” )
10. B 相同。译为:当作、作为
A项 表疑问,呢 /表判断,不译
C项 疑问语气助词/和、跟
D项 从/在
11.A “最高潮”是“拔剑而起”。
12.(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关键词 “布衣” “徒跣”“ 抢”解释正确给2分)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关键词 “夫” “以”“徒” 解释正确给2分)
六、(2011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本文题目是《 》,选自《 》。(2分)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请广于君 广:
(2)休祲降于天 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夫韩、魏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将四矣 上使外将兵
D.天下缟素 可以调素琴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
【答案】
7.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8.(1)扩充; (2)吉祥。解析:“广”本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扩充”的意思。“体震”在文言文中是一时反义词,“休”指吉祥;“祲”指不祥。9.B 解析:选项B中,两个“色”都指“脸色”。选项A中,两个“亡”,前者是“灭亡”;后者是通假字,通“无”,“没有”的意思。选项c中,两个“将”,前者是“将要”;后者是动词,“率领、带领”的意思。选项D中,两个“素”,前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白色的孝服”;后者是形容词,意思是:朴素的,不加装饰的。
10.(1)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1)句中,“以……为”是“把……当做(看做)”的意思,“错”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措”,“采取”的意思。(2)句申,“而”表示转折,“以”是“凭、靠”的意思,“徒”是“只不过,只是”,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然后将大体意思翻译正确即可。11.D 解析:选项D中,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几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士”,而自己也将效仿他们,击杀秦王。
【解析】
7.考查识记文学常识,根据积累,填写即可。
8.“广”本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扩充”的意思。“体震”在文言文中是一时反义词,“休”指吉祥;“祲”指不祥。
9.选项B中,两个“色”都指“脸色”。选项A中,两个“亡”,前者是“灭亡”;后者是通假字,通“无”,“没有”的意思。选项c中,两个“将”,前者是“将要”;后者是动词,“率领、带领”的意思。选项D中,两个“素”,前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白色的孝服”;后者是形容词,意思是:朴素的,不加装饰的。
10.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如:(1)句中,“以……为”是“把……当做(看做)”的意思,“错”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措”,“采取”的意思。(2)句申,“而”表示转折,“以”是“凭、靠”的意思,“徒”是“只不过,只是”,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然后将大体意思翻译正确即可。
11.选项D中,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几个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这些人是真正的“士”,而自己也将效仿他们,击杀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8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 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2分)
(1)次北固山下 次????????????????? ??
(2)请广于君?? 广?????????????????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
(4)翼然临于泉上翼? 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
二、(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 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日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放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音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书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岩燕后
D.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 愿终守之,弗敢易? ??????????易:交换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吉祥
C.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感谢
D.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 奉:俸禄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3 分)
A. 甲文记叙了唐雎在紧要关头出使泰国,质利完成使命的事情,表现了唐瞧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 甲文中安陵君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支持和信任,唐雎才有了用武之地。
C. 乙文中触龙讲究劝说艺术,先从国家大事说起,再联系生活琐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大量对话,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对比鲜明。主人公睿智聪慧、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面画线的句子。(8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既,以头抢地耳。(4分)
?
(2)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4分)
?
??
三、 (201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2 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4 分)
?
四、(2017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3.下列加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五、(2011年广西省百色市中考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 B.秦王不悦(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 )( 使者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10.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君为长者 武陵人捕鱼为业
C.轻寡人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休祲降于天 相与步于中庭
11.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B.第③段中的人物对话写出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C.第④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
D.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分)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分)
六、(2011年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本文题目是《 》,选自《 》。(2分)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请广于君 广:
(2)休祲降于天 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夫韩、魏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与臣而将四矣 上使外将兵
D.天下缟素 可以调素琴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把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B.秦王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流咂千里”的场面,目的是用武力恫吓唐雎。
c.唐雎不畏强暴,慷慨陈词,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D.唐雎以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严正立场和凛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