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文言文训练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原稿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文言文训练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原稿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1 21:41:36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作者是_ 宋濂___,明初文学家,字__景濂___,号__潜溪__,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_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字音字形
嗜学( shì )      逾约( yú  )
执经叩问( kòu )    叱咄( chì )(  duō )
俟其欣悦( sì  )    媵人( yìng )
皲裂( jūn )      僵劲( jìng )
负箧曳屣( qiè )(  yè )( xǐ )
绮绣( qǐ )      容臭( xiù )
烨然( yè  )      缊袍敝衣( yùn )( bì )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
4.不敢稍逾约 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7.尝趋百里外 趋:疾走,跑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背
1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17.媵人持汤沃灌 沃:浇
18.久而乃和 和:暖
19.右备容臭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20.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破
22.略无慕艳意 慕艳:羡慕
23.今虽耄老 耄老:年老
24.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25.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二)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
(三)古今异义
1.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3.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5.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2.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4.主人日再食 食:名词作动词,供养,给……吃
(五)一词多义
1.至: 礼愈至 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达
2.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
以中有足乐者 值得
3. 以: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计日以还 连词,而
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
以衾拥覆 介词,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
4. 之: 走送之 代词,代书
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倒装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短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六、重点句子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跑着把书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我站着侍候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意思。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七、文章主旨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八、内容理解:
1.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①学习的刻苦;②从师的艰难;③求学的艰苦。
2.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从自身写起?
本文是长辈给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当年读书的艰难、从师学习的艰辛和学习的勤奋。这样既含教诲,又怀勉励,读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
九、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多用以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2.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形容虚心请教,认真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的作者是___ ,明初文学家,字__ ___,号__ __,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_ ”,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章体裁。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字音字形
嗜学(   )       逾约(  )
执经叩问(  )     叱咄(   )(   )
俟其欣悦(   )    媵人(  )
皲裂(   )       僵劲( )
负箧曳屣(   )(   )(  )
绮绣(   )       容臭(  )
烨然(    )      缊袍敝衣(  )(   )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3.弗之怠 怠:
4.不敢稍逾约 逾约: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硕师:
7.尝趋百里外 趋: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
10.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
11.援疑质理 援: 质: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
14.俟其欣悦 俟:
1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
1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
17.媵人持汤沃灌 沃:
18.久而乃和 和:
19.右备容臭 臭:
20.烨然若神人 烨然:
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
22.略无慕艳意 慕艳:
23.今虽耄老 耄老:
24.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
25.缀公卿之后 缀:

(二)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三)古今异义
1.走送之      古义: 今义: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3.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5.主人日再食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笔:
2.主人日再食 日:
3.腰白玉之环 腰:
4.主人日再食 食:
(五)一词多义
1.至: 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以中有足乐者
3. 以: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之: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者……也……,判断的标志)
2.倒装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词短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弗之怠。 (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六、重点句子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文章主旨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 ,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 ,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八、内容理解:
1.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2.作者写作本文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为什么从自身写起?

九、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1. :道德声望高。多用以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2.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形容虚心请教,认真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