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突破:3.3 第三课时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点透析、提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突破:3.3 第三课时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要点透析、提升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1 22: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4课时突破: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要点导学】
 一、
1.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Na2SO3溶液中存在着Na+、SO、H+、OH-、HSO,它们存在如下关系:
c(Na+)+c(H+)=2c(SO)+c(HSO)+c(OH-)
(2)物料守恒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原子总数是守恒的,如Na2SO3溶液中SO能水解,故硫元素以SO、HSO、H2SO3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守恒关系为:
c(Na+)=2c(SO)+2c(HSO)+2c(H2SO3)。
(3)质子守恒关系
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水解时,存在H+的转移,在转移时,失去H+的物质的量与得到H+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如在Na2SO3溶液中有关系式:c(OH-)=c(H+)+c(HSO)+2c(H2SO3)。
2.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多元弱酸溶液
根据多步电离分析知:一级电离>二级电离>三级电离。
例如,0.1 mol·L-1 H3PO4溶液中离子间的关系是c(H+)>c(H2PO)>c(HPO)>c(PO)>c(OH-)。
(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知:一级水解>二级水解。
例如:0.1 mol·L-1 Na2S溶液中:
一级水解:S2-+H2O??HS-+OH-(主要)
二级水解:HS-+H2O??H2S+OH-(次要)
故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c(S2-)>c(OH-)>c(HS-)>c(H+)。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①若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如NaHCO3溶液)。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存在:
水解:HCO+H2O??H2CO3+OH-(主要)
电离:HCO??H++CO(次要)
水的电离:H2O??H++OH-(极微弱)
因水解程度>电离程度
故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微粒大小关系为
c(Na+)>c(HCO)>c(OH-)>c(H2CO3)>c(H+)>c(CO)。
②若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溶液呈酸性(如NaHSO3溶液)。
0.1 mol·L-1 NaHSO3溶液中存在:
电离:HSO??H++SO(主要)
水解:HSO+H2O??H2SO3+OH-(次要)
水的电离:H2O??H++OH-(极微弱)
因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故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微粒大小关系为
c(Na+)>c(HSO)>c(H+)>c(SO)>c(OH-)>c(H2SO3)。


1.在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OH-)>c(H+)
B.c(CH3COO-)>c(Na+)>c(OH-)>c(H+)
C.c(Na+)>c(CH3COO-)>c(H+)>c(OH-)
D.c(Na+)>c(OH-)>c(CH3COO-)>c(H+)
解析:选A 在CH3COONa溶液中由于CH3COO-的水解,使得c(Na+)>c(CH3COO-);并且由于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c(OH-)>c(H+);由于盐的水解程度比较小,所以c(CH3COO-)>c(OH-),即A项正确。
2.在0.1 mol·L-1 Na2S溶液中存在着多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Na+)+c(H+)=c(HS-)+c(OH-)+2c(S2-)
B.c(Na+)+c(H+)=c(HS-)+c(OH-)+c(S2-)
C.c(Na+)=2c(S2-)+2c(HS-)+2c(H2S)
D.c(OH-)=c(H+)+c(HS-)+2c(H2S)
解析:选B 在电解质溶液里由电荷守恒得:c(Na+)+c(H+)=c(HS-)+c(OH-)+2c(S2-),A项正确,B项错误;由物料守恒得:c(Na+)=2c(S2-)+2c(HS-)+2c(H2S),C项正确;由质子守恒得:c(OH-)=c(H+)+c(HS-)+2c(H2S),D项正确。
3.下列物质所配成的0.1 mol·L-1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NH4Cl:c(Cl-)>c(H+)>c(NH)>c(OH-)
B.Na2CO3:c(Na+)>c(CO)>c(HCO)>c(OH-)>c(H+)
C.NaHCO3:c(Na+)>c(CO)>c(HCO)>c(OH-)>c(H+)
D.(NH4)2SO4:c(NH)>c(SO)>c(H+)>c(OH-)
解析:选D 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NH+H2O??NH3·H2O+H+,所以c(H+)>c(OH-),NH水解而氯离子不水解,所以c(Cl-)>c(NH),因为NH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所以c(NH)>c(H+),因此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Cl-)>c(NH)>c(H+)>c(OH-),故A错误;在Na2CO3溶液中,CO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c(OH-)>c(H+),又因为钠离子不水解,所以c(Na+)>c(CO),因为CO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所以c(CO)>c(HCO),根据CO的两步水解反应方程式:CO+H2O??HCO+OH-,HCO+H2O??H2CO3+OH-,因第一步水解生成的HCO还要发生第二步水解,造成HCO浓度减小而OH-浓度增加,再加上水电离出的OH-,所以c(OH-)>c(HCO),综上所述,在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Na+)>c(CO)>c(OH-)>c(HCO)>c(H+),故B错误;在NaHCO3溶液中,HCO仅有少量电离,所以溶液中c(HCO)>c(CO),故C错误;在(NH4)2SO4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酸性,则c(H+)>c(OH-),又因为水解程度微弱,所以c(NH)>c(SO),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c(SO)>c(H+)>c(OH-),所以D正确。

二、
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根据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分析。
(1)电离程度大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中存在:
NH3·H2O的电离:
NH3·H2O??NH+OH-(主要)
NH的水解:NH+H2O??NH3·H2O+H+(次要)
因为电离>水解,故混合溶液呈碱性。
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式:c(NH)+c(H+)=c(Cl-)+c(OH-),由于c(OH-)>c(H+),则c(NH)>c(Cl-)。
物料守恒式:c(NH)+c(NH3·H2O)=2c(Cl-)
由于c(NH)>c(Cl-),则c(Cl-)>c(NH3·H2O)
故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H)>c(Cl-)>c(NH3·H2O)>c(OH-)>c(H+)
再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CH3COO-)>c(Na+)>c(CH3COOH)>c(H+)>c(OH-)。
(2)电离程度小于相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例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中存在:
CN-的水解:CN-+H2O??HCN+OH-(主要)
HCN的电离:HCN??H++CN-(次要)
因为水解>电离,故混合溶液呈碱性。
溶液中各粒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HCN)>c(Na+)>c(CN-)>c(OH-)>c(H+)。


1.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HCN和NaCN配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N-)小于c(N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HCN)>c(CN-)=0.2 mol·L-1
C.c(HCN)>c(CN-)
D.c(CN-)>c(OH-)=0.1 mol·L-1
解析:选C 由c(CN-)小于c(Na+)知,CN-水解的程度大于HCN电离的程度,得到C正确。
2.常温下,将甲酸与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
A.c(HCOO-)>c(Na+)
B.c(HCOO-)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大小关系
解析:选C 当NaOH和HCOOH反应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4种:Na+、HCOO-、OH-、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HCOO-)+c(OH-);由pH=7可知,c(H+)=c(OH-),得出c(Na+)=c(HCOO-),C正确。
3.将等体积的0.2 mol·L-1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HNO3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CH3COO-)>c(NO)>c(OH-)>c(H+)
B.c(Na+)>c(CH3COO-)>c(NO)>c(H+)>c(OH-)
C.c(Na+)>c(CH3COO-)>c(OH-)>c(NO)>c(H+)
D.c(CH3COO-)>c(Na+)>c(H+)>c(NO)>c(OH-)
解析:选B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CH3COONa、CH3COOH和NaNO3,且浓度都是0.05 mol·L-1,c(Na+)=0.1 mol·L-1,c(NO)=0.05 mol·L-1,此时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故溶液中c(CH3COO-)>0.05 mol·L-1,c(H+)>c(OH-),故选B。
4.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c(Na+)>c(HA-)>c(OH-)>c(H2A)>c(H+)>c(A2-)
B.c(Na+)>c(HA-)>c(H+)>c(A2-)>c(H2A)>c(OH-)
C.c(Na+)>c(H+)>c(HA-)>c(A2-)>c(OH-)>c(H2A)
D.c(Na+)>c(OH-)>c(HA-)>c(H2A)>c(H+)>c(A2-)
解析:选B 加入20 mL NaOH溶液时,酸碱恰好反应生成NaHA,此时溶液中c(Na+)最大,由图知c(HA-)仅次于c(Na+),因c(H2A)c(A2-)>c(H2A)。

三、



1.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及pH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H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Fe(SO4)2 ②(NH4)2CO3 ③(NH4)2SO4,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
B.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离子浓度不可能是c(CH3COO-)>c(Na+)>c(H+)>c(OH-)
C.pH=13的Ba(OH)2溶液与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7
D.pH=12的Ba(OH)2溶液与pH=14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范围是13解析:选D A项,(NH4)2Fe(SO4)2中NH与Fe2+均水解产生H+,其中Fe2+的水解对NH的水解有抑制作用;(NH4)2SO4中只有NH水解;(NH4)2CO3中的NH与CO均水解,且二者的水解相互促进;当三种溶液的NH浓度相同时,盐溶液浓度最大的是(NH4)2CO3,其次是(NH4)2SO4,最后是(NH4)2Fe(SO4)2,错误。B项,pH=3的CH3COOH溶液中c(H+)=1×10-3 mol·L-1,则c(CH3COOH)>1×10-3mol·L-1,pH=11的NaOH溶液中c(OH-)=1×10-3 mol·L-1,c(NaOH)=1×10-3 mol·L-1,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酸过量,溶液呈酸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CH3COO-)>c(Na+),则c(CH3COO-)>c(Na+)>c(H+)>c(OH-)的关系式成立,错误。C项,pH=13的Ba(OH)2溶液与pH=1的盐酸中c(OH-)=c(H+),二者等体积混合时,H+与OH-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pH=7,错误。D项,pH=12的Ba(OH)2溶液中c(OH-)=1×10-2mol·L-1,pH=14的NaOH溶液中c(OH-)=1 mol·L-1,二者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c(OH-)约为0.5 mol·L-1,c(H+)约为2×10-14mol·L-1,pH范围是132.在25 ℃时,在浓度为1 mol·L-1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溶液中,测得其c(NH)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c>b>a D.c>a>b
解析:选D NH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H+H2O??NH3·H2O+OH-;Fe2+水解呈酸性,能抑制NH的水解,c最大;CO水解呈碱性,能促进NH的水解,b最小,故c>a>b,D项正确。
3.下列5种混合溶液,分别由0.1 mol·L-1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NaHSO4,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O3,⑤CH3COONa与NaHSO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A.pH:②>④>⑤>③>①
B.c(CH3COOH):①>③>⑤>④>②
C.c(CH3COO-):②>③>④>⑤>①
D.:①>⑤>③>④>②
解析:选D A项中pH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⑤>①;B项中c(CH3COOH)的大小关系为①>⑤>③>④>②;C项中c(CH3COO-)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⑤>①;D项中的大小关系为①>⑤>③>④>②,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