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50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50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1 21:59: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重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概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 政策。 (2)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到 乾隆 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兴修水利 对 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种植 品种 增加,棉花、甘薯、烟草、茶叶、药材、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 城镇商品经济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手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2)商业: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 晋商 、徽商等。3.人口的增长(1)人口增长: ①原因: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 安定 。 ②表现: 康熙 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 乾隆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密度加大, 人地 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2.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4.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5.合作探究:人口增长过快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如何? 6.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的增长?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三: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康熙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A ) A.垦荒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3.下列明清时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C ) ①安徽、山西等地商人形成商帮②某些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③全世界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六个 A.中国手工业发达B.中国经济在世界上落伍了C.中国商业很发达D.中国人口众多 4.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B.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C.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发展尤为快速 5.“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B ) 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6.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D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的种植 C.政府推行有利于人口增长的政策 D.战乱频繁 7.清朝前期,人口显著增长,这是社会繁荣的产物,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的隐患。下列关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耕地面积扩大,人多地多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C.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D.给社会带来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8.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C ) A.统治者鼓励垦荒B.改良新品种C.人口的迅速增长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9.“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A )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朝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阅读教材,继续思考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3.阅读教材,继续分析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在哪?
①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4.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阅读教材,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前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盛世滋生图》局部
3.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提示: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4.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清 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 清 北京前门商业区
5.合作探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答案提示: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目标导学三 人口的增长
1.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再现了当年人们背井离乡、历经磨难的移民生活。结合如下地图及所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答案提示:人口大幅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材料研读:
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问题:依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的突出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出什么认识?
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出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人口的增加在给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要活跃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清朝工商业的发达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人口 单位:万人



( )

康熙八年
(1669年)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雍正十二年
(1734年)

乾隆六十年
(1795年)

4253

9845

10942

2969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2.(2019年山东潍坊)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强化B.商品经济发达C.科技领先世界D.农业经济衰落
3.(2018?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4.(2016南通)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5.历史小组选用下面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下面最能反映网页主题的是()

?《盛世滋生图》? ? ??《乔家大院》?? 《胡雪岩》??? 《清明上河图》
A. 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 古代商业的繁荣 D. 古代城市的发展
6.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
A. 浙商 B. 闽商 C. 冀商 D. 晋商
7.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

A.垦荒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8.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9.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者鼓励垦荒 B.改良新品种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10.“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11.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12.《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地域性 B.政府大力支持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货币广泛流通为条件
13.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1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15.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16.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西方列强的侵略
17.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18.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 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9.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
A.农业生产 B.手工业生产 C.商业贸易 D.中央集权
20.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A.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
C.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综合题:
21.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1)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在1720—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D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A选项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海外贸易繁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年山东潍坊)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纪,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强化B.商品经济发达C.科技领先世界D.农业经济衰落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题干“约占世界总产量一半的白银输入中国,大多成为流通货币”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经济发展。货币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货币的大量流通,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3.(2018?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2016南通)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 “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C
【解析】据“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故选 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注意掌握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5.历史小组选用下面四幅图片及相关知识制作网页,下面最能反映网页主题的是()

?《盛世滋生图》? ? ??《乔家大院》?? 《胡雪岩》??? 《清明上河图》
A. 古代印刷业的发展 B.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C. 古代商业的繁荣 D. 古代城市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世滋生图》展示的是清朝苏州商市,从该图片反映明清商业发展;《乔家大院》反映清朝晋商的故事;《胡雪岩》是清朝徽商代表人物;《清明上河图》反映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见证,这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中国古代商业繁荣,故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6.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外,主指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
A. 浙商 B. 闽商 C. 冀商 D. 晋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晋商的相关知识。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他们开始时都以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范围与业务比较广泛。故选D。

7.下图所示是清朝开荒执照,反映了清朝前期推行(?? )

A.垦荒政策 B.轻徭薄赋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故答案选A。
8.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陆地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业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农村集市③城镇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④全国性市场。故答案选D。
9.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者鼓励垦荒 B.改良新品种 C.人口的迅速增长 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统治者鼓励垦荒;治理黄河,修建堤坝,兴修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得到保障;改良新品种,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C选项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影响,不是原因,故选项C符合题意。
10.“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材料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是(?? )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地荒民逃”“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可以得出由于明末清初战乱而使大片土地荒废,清政府下令地方官招揽流民、鼓励垦荒 。B不对,清政府仍然征税;C不对,“抑商”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更没有显现出来。故答案A正确。
11.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盛世滋生图》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可知,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市镇兴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地域性 B.政府大力支持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货币广泛流通为条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徽商、晋商这样地域性的商业组织,我们要明确他们是初在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下出现的一种现象,因此并不意味着政府大力支持他们的发展,所以A选项错误。晋商和徽商分别是山西和安徽的商业组织,因此具有地域性,B选项正确;他们的商业活动都是跨地域的往来,所以C选项正确;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就是白银,所以D选项正确。
13.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 商帮的形成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 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国际贸易的频繁。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属于农业。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 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
C. 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答案】A
【解析】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选项BCD均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故选:A。
16.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封建制度的腐朽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C. 八股取士的影响 D. 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A
【解析】明朝政府后来再也没有开展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的原因主要是远航没有和贸易有效结合,赠予大量物质财富,换取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和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巨大,“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即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
故选:A。
17.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材料说明( )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
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 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清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雇佣织工进行生产,产品投放市场,获取利润。从题目中的“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可以看出,纺织业发达。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8.阅读下表,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 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C.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D.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及正确认知的能力。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从1661年的清朝顺治十八年,历经康熙、雍正年间,到1766年的乾隆三十一年清朝耕地面积持续增长,且数额较大,故C正确;ABD均在表格信息中无体现,排除。故选C。
19.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
A.农业生产 B.手工业生产 C.商业贸易 D.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20.清朝前期,人口增长很大。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随着人口的增长,清政府
A. 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B. 大力推行基荒政策
C. 加强对外军事扩张 D. 提倡节俭充盈国库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前期,人口发展较快,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解决更多人口的生活,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以便让更多的人能有饭吃,故B正确。

综合题:
21.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举出两个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山西的票号是哪一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乾隆末年有多少人口?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一谈你对人口增长的看法。

【答案】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晋商。徽商。
(3)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2)据材料二“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当时工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北京、广州。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山西的票号是晋商大商帮经营的。另一大商帮是徽商。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人口1亿多。乾隆末年大约有人口3亿。
(4)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和材料三的图片可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1)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1)垦荒措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解析】(1)根据“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垦荒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垦荒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答案】(2)主张:工商资本;工商业具有与农业同等重要地位。评价:这一主张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一种进步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夫工商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提出了工商业具有与农业同等重要地位,工商皆本;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工商皆本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一种进步思想;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50张PPT)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 七下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新知导入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清朝前期兴盛的表现,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重点)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
请结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环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2)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 ,是“国之大计”。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政策。

农业生产
垦荒
2.表现:
耕地面积 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兴修水利 对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 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 有了较大的发展, 、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黄河
玉米、甘薯
棉花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 和城镇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手工业
商品经济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叶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有些颇具规模。
手工业工场
2.商业的发展: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 。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 。
(3) 、 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 ,江南徽州府的 。
商业网
工商业市镇
北京
晋商
徽商
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 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 时,全国人口总数达1.5亿。 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社会经济
康熙
乾隆
01
背景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新知讲解
02
措施
阅读教材,继续思考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阅读教材,继续分析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在哪?
03
表现
①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面积增加
农业
1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078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76年(乾隆三十一年) 7414495
2

重视兴修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新知讲解
农业
3

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
4

经济作物物种种植面积扩大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新知讲解

烟草
茶叶
药材
早熟稻
相关图片
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等设军;平定了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 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之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材料四 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材料五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
治前提。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前代的基础。
人民的辛勤劳动。
合作探究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怎样的作用呢?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新知讲解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相关史事
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结合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出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合作探究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的前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新知讲解
手工业
01
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代制瓷图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新知讲解
手工业
02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早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青花雉鸡牡丹凤尾尊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新知讲解
商业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陆路和水运发达,商旅往来频繁
01
概况:
前门街市图
新知讲解
商业
02
表现:
1

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清 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
清 北京前门商业区
新知讲解
2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商业
3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新知讲解
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等,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合作探究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知识拓展
汉口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四大名镇之首,处于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知识拓展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知识拓展
商业
4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晋商代表
晋商,俗称“山西帮”,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新知讲解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知识拓展

晋商,俗称“山西帮”,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拓展
徽商代表胡雪岩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人物扫描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作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拓展
人口大幅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电视剧《闯关东》和《走西口》再现了当年人们背井离乡、历经磨难的移民生活。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人口的增长
新知讲解
材料一: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口 单位:万人
( )
康熙八年
(1669年)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雍正十二年
(1734年)
乾隆六十年
(1795年)
4253
9845
10942
29690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
材料研读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材料研读
依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的突出的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出什么认识?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与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灾越来越严重。(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研读
影响
人口的增长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积极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消极
新知讲解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社会安定
促进
促进
促进
人口增长
破坏
自然

结合教材,讨论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小结
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的增长?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出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人口的增加在给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C
1.清朝统治者虽然起源于渔猎民族,但其重视农业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汉族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A
__________
课堂巩固
2.据载,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A.北京 B.扬州 C.苏州 D.杭州
3.明清商业兴盛,请问哪两个地方的商人最为活跃(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B.广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D.福建和浙江商人
C
A
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是在( )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末年
5.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  )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引进高产作物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D
6.乾隆时期哪座城市拥有“十万烟火”“地值寸金”( )
A.北京 B.南京 C.杭州 D.苏州
7.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
A. 顺治年间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D
B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材料一、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