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用综合法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1.根据每组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选一选。
(1)明明买3本童话故事书,每本12元;亮亮买书比明明多用了4元。
明明买书用了多少元?□ 亮亮买书用了多少元?□
营业员找给明明多少元?□ 亮亮买了多少本童话故事?□
(2)妈妈带100元,先买了一个售价72元的书包,再用剩下的钱正好买了4本同样的笔记本。
买一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营业员找回多少元?□ 妈妈带的钱够不够?□
2.同学们参加植树,一共要栽5行,每行26棵。已经栽好100棵。还要栽多少棵?
3.从小华家到超市的路程是306米,从超市到车站的路程是170米。小华从家出发,先到超市,再到车站,一共走了7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4、学校花坛里栽了24棵月季花,栽的菊花是月季花的2倍,栽的杜鹃花比菊花少10棵,花坛里栽了多少棵杜鹃花?
5、小明集了14张动物邮票,22张植物邮票,小华集的邮票是小明的2倍,小明集了多少张邮票?
6、水果店运来香蕉260千克,运来的梨是香蕉的2倍,运来的苹果比香蕉的2倍多50千克,运来的梨和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学校参加合唱队的男生有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学校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
8、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6米,比宽长6米,这块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
第二课时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4组同学跳绳, 每组8人, 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多6人。
2、小兔帮妈妈拔萝卜,第一天拔了1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拔3个,小兔第三天拔了多少个?第六天呢?
3、妈妈到超市买了4个小面包和1个大面包,一共用去13元,1个大面包标价5元,每个小面包多少元?
4、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上午去了4批学生,每批86人,下午参观的学生有237人。一共有多少学生去博物馆参观?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 5天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6.果园里有8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再种12棵就和梨树同样多。桃树有多少棵?
7.一瓶酱油16元,一瓶花生油的价格比一瓶酱油的5倍还多10元。一瓶花生油多少元?
8.一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52米,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比这个花坛的周长多4米。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多少米?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1)明明买书用了多少元?;亮亮买书用了多少元?
买一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2、5×26=130(棵)
130-100=30(棵)
答:还要栽30棵。
3、306+170=476(米)
476÷7=68(米)
答:平均每分钟走68米。
4.24×2=48(棵),48-10=38(棵)
答:花坛里栽了38棵杜鹃花。
5.14+22=36(张),36×2=72(张)
答:小明集了72张邮票。
6.260×2=520(千克);260×2=520(千克),520+50=570(千克)
答:运来梨520千克;运来苹果570千克。
7.15×3=45(人),45+15=60(人)
答:学校合唱队一共有60人。
8. 16-6=10(米),16+10=26(米),26×2=52(米)
答:这块草坪的周长是52米。
第二课时答案:
跳绳的有多少人? 4×8=32(人)
拔河的有多少人? 32+6=38(人)
2.10+3+3=16(个) 16+3+3+3=25(个)
答:小兔第三天拔了16个,第六天拔了25个。
3.13-5=8(元),8÷4=2(元)
答:每个小面包2元。
4.86×4=344(人),344+237=581(人)
答:一共有581个学生去博物馆参观。
5. 6+8+10+12+14=50(页)
答: 这本故事书一共50页。
6、85×3=255(棵)
255-12=243(棵)
答:桃树有243棵。
7、16×5=80(元)
80+10=90(元)
答:一瓶花生油90元。
8、52+4=56(米)
56÷4=14(米)
答: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