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人类的遗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 人类的遗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1 21: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课时数
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并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课堂活动中归纳生男生女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能够对性别歧视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2.了解性别比例失调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潜在的危害。科学认识人口均衡对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性;倡导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项 目
设 计 内 容
补充
一、复习、预习检测(约5分钟)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又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 
 
二 、 导 学 新 课
(约25
分钟)
设计理念:
1.文本生 活化(即 情境设计)
  听说别人家生了个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了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有的母亲因为生了女孩而责怪。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质疑思考其中的原因)来导入新课
 
 
 
 
2.内容(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设计)
1.男女染色体有什么差异?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吗?
3.过程活 动化(活动设计)
活动1: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科学家对男女性染色体的发现。并观察课本中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列图。分小组讨论课本38页上的问题1、2、3、4,并小组代表发言
活动2:展示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男生女的奥秘?
活动3:让学生做课本中的模拟实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活动4:通过上面模拟实验,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产生的性别,用药物和烧香拜佛是否能改变?)
4.知识系 统化(知识提炼)
(一)男女染色体差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分别分为常染色体22对和性染色体1对。其中22对常染色体男女都相似,但最后1对性染色体决定着性别。 男性的1对性染色体:分别是X、Y;女性的1对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
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占50%
三、教学效果检( 检测设计)(10分钟)
见续页
 
四、课堂小 结(学到了什么)(约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再进行简单的总结。 
 
课后反思:《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主要讲述了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男生女的原因,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内容不多,时间较充裕,可以穿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安排:首先,是从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其次,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并认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的对比,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提纲部分,再分小组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接着,小组成员用两种不同颜色纸片模拟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从理论上了解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后代男、女的理论比例为1:1。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导学流程(倡导导学案形式的导学活动流程):www.renjiaoshe.com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1.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又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
情境2. 听说别人家生了个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新生儿的性别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不少人为了生男孩,到处烧香拜佛,求医问药;有的母亲因为生了女孩而责怪。那么,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质疑思考其中的原因)来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知识点1: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中科学家对男女性染色体的发现。并观察课本中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列图。分小组讨论课本42页上的问题1、2、3、4,并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点评.同时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科学家对男女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得出结论: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人的体细胞23对染色体中,男女性染色体各有一对,男性产生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X、Y),女性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卵细胞(X、X )。因此得出:性别是有性染色体决定的。
活动 2:展示课件学生分组讨论生男生女的奥秘?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什么?
男性产生两种性染色体的精子(X、Y),女性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卵细胞(X、X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男性的那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1. 巩固练习
(1)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 22对+XX 22对+XY B. 22对+XY 22对+XX
C. 23对+XX 23对+XY D. 23对+XY 23对+XX
(2)男孩体细胞中所含的性染色体是( )
A.一个是X染色体,一个是Y染色体 B.两个都是X染色体
C.两个都是Y染色体 D.不含性染色体
(3)在男、女23对染色体中,( )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
A.第1对 B.第10对 C.第20对 D.第23对
知识点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活动1:学生做课本中的模拟实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器材:剪刀、彩纸,笔。
  步骤:(1)学生2人一组,制作用于游戏的纸片。用红色纸剪成圆形纸片20张,代表卵细胞,每张纸上书写“X”,放入一个写有“女”字的信封。用蓝色纸剪成椭圆形纸片20张,代表精子,其中10张纸片上书写“X”,另外10张纸片上书写“Y”。将这两种纸片混合均匀后放入写有“男”字的另一个信封。(2)2人各拿起一个信封,从信封中随机抽取一张纸片,模拟生男生女。若抽取的纸片分别是“X” 和“X”,则为生“女”;若抽取的纸片分别是“X”和“Y”,则为生“男”。每次抽取后将纸片放回原来的信封中混匀,一共抽取10次,分别统计“生男”和“生女”的比例。
得出结论:当实验抽取次数少的情况下,统计的比例也许不是1:1, 而多次实验,男女比例基本接近1:1。
活动2:通过上面模拟实验,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产生的性别,用药物和烧香拜佛是否能改变?)
得出结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已经形成性别。用药物和烧香拜佛的方式,使不能改变性别的。
2.巩固练习
(1)染色体的数量。
(A)体细胞:人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包括 对常染色体和1对 .
( B )生殖细胞: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只有 条性染色体。男性有
种精子,分别含有 染色体;女性只有 种卵细胞,含 染色体。
2.性别决定遗传图解:
亲代 生殖细胞 受精卵 子代
X X X ( )
精子 两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比例
Y 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是 的。
卵细胞 X X Y ( )

(三)回顾知识,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再进行简单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P42页1、2、3做在作业本上
2.完成教材P42页4.5做在课本上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一)男女染色体差
常染色体 (22对)
人的体细胞 男性的1对:X、Y染色体各一条染色体染色体 (23对) 性染色体1对
女性的1对:两条都是X染色体
(二)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X X X 女
精子
Y 1 : 1

卵细胞 X X Y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