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2 21: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成比例线段,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并理解了它们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经有一定的探索经验;因此,本课时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做到师生互动,教师参加学生讨论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似的判定方法,并能结合本节知识点,进行一些问题的解决,以巩固所学知识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同时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所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SSS);
(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SSS)来判断、证明及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和探究的情景 ,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的目的。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判定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教学难点
判定方法的推导及运用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合作探究;第二环节:交流展示、揭示新知;第三环节:应用新知、练习提高;第四环节:梳理知识、自我升华;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课堂检测。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
【师】我们上两节课学过什么定理?
师生共同回忆,在上两节课的探索中,我们知道: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师】那么判定三角形相似还有其它条件吗?今天我们再次踏上探索之旅途。
探究:同桌两人合作画三角形,一人画△ABC,使AB=3厘米,BC=4.5厘米,AC=6厘米;另一人画△A′B′C′,使A′B′=2厘米,B′C′=3厘米,△A′C′=4厘米。思考以下问题:
(1)分别计算 这三个比值相等吗?
(2)剪下画出的三角形,利用叠合的方法,检验对应角之间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ABC和△A′B′C′相似吗?为什么?
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活动目的:
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活动效果:
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气氛热烈,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精神。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揭示新知
活动内容:
学生根据画出的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及在画相似三角形中的“发现”进行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后由学生展示、讲解画出来的相似三角形,展示自己探索的过程及自己得出的结论。
【师】经过大家的亲身参与体会,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ABC∽△A′B′C′
【师】其他组的同学的结论相同吗?
【生】相同。
【师】那我们一起来证明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并归纳得出结论。
已知:在△ABC和△A′B′C′中,
求证:△ABC∽△A′B′C′(见教材32页)

证明:证明:在△A?B?C?的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A/D=AB,
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则△A/DE∽△A/B/C/


∴△A/DE?△ABC(SSS), ∴△ABC∽△ A/B/C/ ,
【师】经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又掌握了一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定理1:三条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目的: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效果:
通过学生活动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有了系统的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教师对知识的系统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师】幻灯片展示
1.课本33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书过程。
2.课本34页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展示。
例2. 试说明∠BAD=∠CAE.

活动目的: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效果:
学生会应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第四环节:梳理知识、自我升华
活动内容:
【师】幻灯片展示:
1.下列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2.试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6 cm, BC=8 cm,AC=10 cm,
A′B′=18 cm,B′C′=24 cm,A′C′=30 cm。
3.如图,△ABC与△A′B′C′相似吗?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
巩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活动效果:
学生基本都能对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师生互相交流:相似判定:三边成比例的三角形相似。
布置作业:导学案
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
活动效果:
学生谈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三边成比例的三角形相似。
第六环节:课堂检测
如图,某地四个乡镇A、B、C、D之间建有公路,已知AB=14km,AD=28km,BD=21km,BC=42km,DC=31.5km,公路AB与CD平行吗?说出你的理由。


1.8

1.5

2cm

3.6cm

3cm

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