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一颗响珰珰的铜豌豆——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5—约1300),号已斋叟
(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家圣人”。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编有杂剧六十多部,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王国维称他的代表作品《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关汉卿也是散曲大家,他的散曲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元曲的本色。他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其中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
二、背景回放
1.《双调·沉醉东风》的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在伤离惜别中给人以积极向上美感的佳
作。元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仇视与排斥的态度,
汉儒生一度被杀或沦为奴仆;后虽有变化,但汉儒生
几乎无路可走,为了生活,更多的是踏入勾栏瓦舍,
充当“书会才人”。一来维持生计,二来“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元代文人处在中国历史上最落魄的时期,无论精神面貌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意气飞扬的唐士子和峨冠博带的宋文人相比。本散曲即反映当时的这种生活和思想。
2.《南吕·一枝花》的写作背景
关汉卿是玉京书会的杰出代表。他写的杂剧大多
数由旦角主演。朱帘秀是著名的戏曲女演员。可以想
象,当朱帘秀主演关汉卿的《望江亭》《救风尘》等
新作时,该多么眉飞色舞,神采焕发;而关汉卿在写
那些聪慧绝伦而身世不堪的妓女的杂剧时,又怎样从
朱帘秀等优秀女艺人身上找到原型,汲取素材。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我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可能还是被霸占)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思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吟咏来表白。
三、文体常识
元 杂 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
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
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
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
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
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作“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同学们,请结合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戏剧知识,说说元杂剧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作品简介】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双调·沉醉东风》起首两句从
时间、地点两方面极写离别瞬间的悲
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
的感情基调。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
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2.殷勤重寄词,有誓两心知
《南吕·一枝花》记录了一代
曲作者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由于
朱帘秀已经嫁人,身不由己,关汉
卿不可能直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
珠帘的吟咏来表白,把作为人的朱帘秀当作物的珠帘
来描绘、吟咏、赞美,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人与物化,物人合一,语意双关,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艺术上独具一格。
【初读自测】
一、读准字音
二、明确句意(填空或判断正误)
(1)眼阁着别离泪 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通“搁”,放置,这里指含着
调养。此为“保重”意
咫尺之间如天南地北般遥远,转眼间我们就要
分离
(4)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 取次展:_____________
(5)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妍:_____
出落:_____
(6)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
蹁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随意掀帘观看
美好
显现
轻盈地裁剪万根虾子的须,用来巧妙地编织成
千串珠帘;金钩光彩闪烁,绣带摇曳,舞姿轻盈
(7)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珠帘摇动起来,四壁翡翠好像披上阴影,它放
射出的光彩使琉璃瓦都黯然失色
(8)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
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愁人的是傍晚雨萧萧淋湿了曲折的长廊,可恨
的是西风剪剪穿过弯曲的栏杆,喜爱的是夜晚月光美
好照过宫室门户
三、把握大意
下列对本节所选散曲内容的理解与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双调·沉醉东风》“执”“阁”“道”“痛”,表现了离别时内心的依恋痛楚。“望前程万里”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体现了人物羡慕酸楚的心态。
B.《双调·沉醉东风》散曲通过精心设计的动态、神态、声态、心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送别的依依不舍中给对方以鼓励和力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南吕·一枝花》“似雾非烟”三句,借帘内朦胧的人影,写一个女演员在后台化妆打扮,不轻易出场的情景。
D.《南吕·一枝花》“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三句借帘外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帘中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帘中人孤苦处境的关怀。
【明确】选A。A项,“羡慕酸楚”错,应该是体现了人物积极高昂的心态。
【文本导学】
微课:鉴赏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1.分析《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一句的含意及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明确】“咫尺”表示距离很近,“天南地北”是说从此天各一方,“月缺花飞”则写别离的悲痛,整句话是说眼下虽然近在咫尺,但马上就要分别,让人悲痛不已。
2.“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
【明确】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朱帘秀的温柔艳丽,品行高洁。如秋水般纯净,如朝云般轻柔。
3.分析《赠朱帘秀》“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两句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用四壁翡翠如同披上了阴影,周围鲜艳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来烘托朱帘秀出场时的光艳照人。
【疑难探究】
1.试赏析《双调·沉醉东风》“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中“阁”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点拨】“阁”通“搁”。女主人公手里举着为情人饯别的酒杯,眼里面含着别离的泪水,口里说一声“保重将息”,心里头好比是万箭穿刺,她内心实在舍不得让情人离去。但又不得不别,涌出来的泪水,又不让它流出来,便“阁”在眼眶之中。一个“阁”字,描绘出了离别时女子的复杂心境。
2.《双调·沉醉东风》是言情之作,与一般的送别作品相比有何特色?
【点拨】从内容看,体现的是一种自信满满、昂扬向上的送别情调。从手法看,主要运用白描和心理描写表现主题。这些都是与一般送别作品的不同之处。
3.《赠朱帘秀》中“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写出了朱帘秀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三句借帘外自然景色的变化表现帘中人的孤独寂寞,并隐隐透露出朱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写出了朱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性情,以及对污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同时表示作者对帘中人孤苦处境的关怀。
【备选要点】
《双调·沉醉东风》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离别的主题的?试举例说明。
【点拨】动作描写,如“执着饯行杯”;神态描写,如“阁着别离泪”;语言描写,如“道得声保重将息”;心理描写,如“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的矛盾心理。
【知识钩要】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一个词
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
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
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
语言的含意,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叠词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词运用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词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二是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西风满院栽”用“飒飒”模拟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模拟雨声……
三是音乐性。叠词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词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词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考题对接】
(2019·清远高二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鹧鸪天 东阳道中[注]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递,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做了铺垫。
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入,作者催马加鞭,向前行进,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代指军队。
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选A。A项,没有羁旅之悲。
★2.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陈述内容)两个叠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从情感角度)两个叠词使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从艺术效果角度)
【应考指津】
第一步,准确指出叠词的意思。
第二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