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7章第7节珠江三角洲地区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7章第7节珠江三角洲地区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2 13: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23.5°N
114°E
热带
亚热带
热量充足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面对浩瀚的南海,
降水充沛
易受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东莞、深圳、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9个城市
位置优越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气候
地形
自然环境
河流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水热充足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湿润区
处在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处,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人文环境
工业
农业
区际联系与共同发展
荔枝
香蕉
芒果
菠萝
甘蔗
水稻
珠江三角洲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一直是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亦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
材料一:
历史上的顺德地势低洼,易成水患,早在宋代顺德人就开始因地制宜,垒土为基,蓄池养鱼,经过500多年的摸索,桑基鱼塘成为顺德主要的农业模式。然而,近30年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完整的桑基鱼塘在顺德几乎绝迹。
近日祖籍在均安沙浦的香港艺人罗家英就在微博上感慨道,初次回乡到处都是桑基鱼塘,一路田野,而今处处是楼房、工厂。外资来了,鱼塘也填了,乡亲不种桑而坐地收租……言语间不免有些失落。

问题探究:1.为什么基塘农业会越来越少?
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减少
材料二:
据原顺德区农业局退休干部冼润洪介绍,在过去20多年间,有近百年历史的桑基、蔗地、稻田日渐消亡。目前,顺德全区耕地剩下不足40万亩,昔日被津津乐道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而形成的珠三角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如今只有数万亩花基、几万亩菜地、近万亩果基衬托着20多万亩鱼塘。鱼塘、花基、菜地,这已经是顺德基塘农业最后的图画。
对于顺德农业格局的变迁,有本地学者表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速,土地价值越来越高,有限的土地资源势必会被蚕食,而保留下来的农业用地也会逐渐向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养殖业、花卉种植业转变。
问题探究:2.基塘农业的农作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由桑基、蔗基变成花基、菜基、果基
经济发展,农业往更高效益方向发展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塘鱼、蔬菜、优质水果、家禽、花卉等高产农业。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边学边练
C
A
珠三角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2017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0万人,去掉101.53万自然增长的人口,净流入为68.47万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经济越发达的区域,就业岗位越多,收入水平越高,越能形成人口集聚,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2017年珠三角九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常住人口占全省55%,而面积约占全省七成的粤东西北只占45%。
问题探究:材料说明珠三角发展工业的什么优势条件?
3.外来人口多,劳动力充足
读P102“珠三角地区”图,找到珠三角发展工业的其他优势和关键劣势
优势:4.河海相连,
交通便利
劣势:矿产匮乏,
能源短缺
海外
土地
劳动力
资金
技术信息
管理
计算机组装
玩具制造
服装加工
外向型经济
劳动力密集型
珠江三角洲
港澳地区
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承接海外订单、样品制造、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原材料元器件的供应。






改革开放初期
材料四:招聘的比求职的还多!珠三角再现用工荒,涨工资也没用...
“如果在家里能找到相当的工作,干吗非要来广东呢?”一个人在沿海企业打工可能月薪6000元,但刨去住宿和吃饭,一个月剩3000元左右。留在内地工作一个月也能挣3000~4000元,并且基本上住宿不用花钱,相比之下,更多人愿意留在家乡。”
随着中西部城市经济的发展,珠三角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问题探究:1.为什么劳动力更愿意留在家乡工作?
珠三角生活成本更高
2.“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对珠三角的产业造成什么影响?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
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吸引海外务工人员 B.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C.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D.延长工人工作时间
边学边练
B
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制造、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产业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的支柱产业。
目前粤港合作模式
材料五:产业结构"轻"变"重" 珠三角渐备世界造工厂能力
服装鞋帽、家电家具,“世界工厂”珠三角制造业结构一度以轻工业及消费品闻名。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两年先进装备制造业正在异军突起,驱动产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型,珠三角正在逐渐具备为“世界工厂”造工厂的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均保持10%以上增速。通用航空、机器人应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率先增长,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广东
制造业
+
香港
服务业
世界先进
制造业和
现代化服
务业基地
本节知识小结
珠江三角洲
农业与外向型经济:
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1.商品粮和热带经济作物
2.外向型出口创汇高产农业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1.前店后厂
2.广东制造业+香港服务业
本区概况: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
区域联系与共同发展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热充足,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水果等生产基地
B.因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C.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D.蔬菜种类多,全年可收获多次,四季均可上市
课堂练习
B
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条件的是 (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国家给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D. 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