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琥珀是什么?
它是怎样形成的?
是谁发现的?
5 琥 珀
第一课时
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介绍作者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字义,把课文朗读正确、读流利。
2.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自读提示
拂拭 粘稠 飒飒 琥珀 断绝
推测 生机 约摸 怒吼
读一读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提示
第一部分(1~12):第1、2自然段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第3~10自然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第11~12自然段讲述了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3~17):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18):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整体感知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拓展延伸
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根据这一发现,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整体感知
你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吗?
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琥 珀
科学家是怎样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请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段落。
走进课文
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炎热的夏天,松树流出松脂。
2.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
3.松脂正好包住这两个小虫。
4.松脂继续滴落。
句段导读
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琥珀的?
后来海水淹没了森林,那个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了几百万年的时间,这个松脂球成了化石,变成琥珀。
句段导读
琥珀形成
“松脂球”科研组、“化石”科研组,读一读,议一议,研究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并完成表格。
学习提示
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需要条件 理由
句段导读
化石形成的条件
需要条件 理由
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会演:动手表演写得精彩的部分,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
汇报提示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句段导读
快乐
语言的生动性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句段导读
风趣幽默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句段导读
说明这个生动的故事是根据那块琥迫推测出来的,具有—定的科学性。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语言的科学性
《黄河象》一文的写作顺序是:先讲 ,再讲 ,最后讲 。
《琥珀 》一文,作者是先讲 ,再讲 ,最后讲 。
体会写法
推测一下柏抱槐的原因,要做到想象合理。
拓展延伸
1.写一篇关于“琥珀的自述”的科普小品。
2.写一篇关于“柏抱槐”的科普小品。
课后习题
1.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1)它伸起腿来掸(dǎn tán)掸翅膀。
(2)许多老松树渗(shèn cān)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3)—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gān gàn)上。
(4)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mò méi)了。
课后习题
√
√
√
√
2.选词填空。
忽然 猛然 骤然 突然
(1)蜘蛛刚扑过去,( )发生了怪事。
(2)晴朗的天空,( )下起雨来。
(3)听见屋子外面传来尖叫声,我( )一惊。
(4)( )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课后习题
突然
忽然
猛然
骤然
3.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 )
(2)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 )
(3)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
课后习题
拟人
拟人
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