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 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 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2 10: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文言文二则第22课囊萤夜读第一课时nángyíng 车胤(yìn)(约333—401),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东晋大臣。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介绍车胤自由读全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自读提示读一读
恭 勤 博 贫 焉 读一读
gōngqínyānbópín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句段导读谦逊有礼通晓、明白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句段导读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勤奋学习。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句段导读朗读背诵
导入课题针 铁棒铁杵成针第二课时铁棒chǔ 自由读全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自读提示读一读
逢 卒读一读
zú féng 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
轻声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小组交流各自理解,试着完成课后第二题。学习提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介绍诗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脚下。句段导读溪水名字地点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人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山中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句段导读世代相传放弃学习离开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李白)过这条小溪时,正碰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句段导读老婆婆正在这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句段导读老婆婆被她的意志感动完成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句段导读朗读升华小组合作,分配角色,完成课本剧排练,班级汇报表演。演一演1.李白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怎样才成为有名的诗人的?
2.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
3.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议一议原来李白曾经也是个“半途而废”的人,但是他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才成为流传千古的大文豪。我们也要像李白一样,相信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归纳总结1.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1)胤恭勤不倦 ( 疲倦 )
(2)家贫( )不常得油。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去。
贫穷放弃2.理解《囊萤夜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是一篇写_______用白绢收集萤火虫,用来照明_____的小故事。其中能反映主人公勤奋读书的语句是( )。(可多选)
A.胤恭勤不倦 B.博学多通
C.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以夜继日焉
车胤读书ACD3.熟读《铁杵成针》,对“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翻译准确的一项( )。
A. 经过一条小溪,碰到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B.经过这条小溪,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C.经过小溪,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
D.经过这条小溪,碰到一位老婆婆磨铁杵。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