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壁虎借尾巴 表格式教案+反思(2课时,共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小壁虎借尾巴 表格式教案+反思(2课时,共9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2 14:0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小壁虎借尾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 个生字,会写“捉、条”等7个生字,学会“”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播放视频:小壁虎趴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让同学们猜一猜捉蚊子的动物是什么,认识生字“壁”。
2.揭题,学习“借”。指导理解“借”的意思。
(1)你向谁借过什么?
(2)课文中是谁想借什么?
3.引导学生读课文。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把课后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梳理课文内容:小壁虎的尾巴( ),他分别向( )、( )、( )借尾巴,可是他们因为各自的尾巴都( )而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 )新尾巴。
会认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壁 墙 蚊 咬 断 您 拨 甩 赶 房 傻 转
2.识记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提炼猜字方法,师生互相补充。
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墙;
利用“形声字特点”猜读生字:
蚊、咬、赶、房、转;
借助偏旁表意的特点了解字义:
咬、拨、赶、房、转。
(4)指名读,师相机正音:
翘舌音“甩、傻、转”,前鼻音“蚊、断、您、赶、转”,后鼻音“墙、房”。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加一加:“你”加“心”是“您”,“户”加“方”是“房”。
换一换:“杂”去掉上面的“九”换成“夊”就是“条”。
(6)出示新词:
壁虎 墙角 蚊子 咬断 拨水 转身 房子
甩尾巴 赶蝇子
3.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会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捉 条 爬 姐 您 草 房
2.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重点指导“爬、房”。
“爬”:半包围结构,“爪”字捺要舒展,“巴”字形体小巧,紧靠“爪”字的一捺,在捺的中间偏上位置。
“房”:半包围结构,第一笔点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横折位置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六笔横伸出户字头,收笔在横中线上。
3.学习新偏旁。
认识 “”“”2个偏旁,回忆说说自己学过见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本课含“”的生字是:房,我还知道课外含这个偏旁的字有:扇、扁。
本课含“”的生字是:转,我还知道课外含这个偏旁的字有:软、轻、轮、辆。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1.熟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这2个偏旁。
2.读课文,说一说,小壁虎的尾巴是怎样断的?他都找了哪些动物借尾巴?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而后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熟读课文,才能有所感知,有所感悟,同时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功能。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
2.说说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引读第1自然段: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通过动作演示理解“一挣”这个词语。
自由读第2自然段,理解过渡段的含义: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2)朗读第3~5 自然段。
说说小壁虎爬到了哪里、找谁借尾巴。指名说好三句话。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找小鱼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
对照朗读第6、7自然段,了解借尾巴的结果。
2.学习第3~5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合作读对话。
小壁虎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恳求的语气,可把重音放在“借给我”三个字上。
小鱼的话要强调“拨水”一词,并用动作来理解。
交流:小鱼尾巴的作用。
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
(2)学习第4自然段。
导语:没有借到尾巴,小壁虎多么难过啊!但是他不灰心,继续爬呀爬,看见了——老牛。
朗读提示: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可适当低沉些。
读后交流,说说牛伯伯为什么拒绝小壁虎,了解牛尾巴的作用,随机做动作理解“甩”。联系上文,和小鱼“摇”尾巴这个动作进行比较。
出示句式,说话: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来( )。
(3)学习第5自然段。
导语:小壁虎继续爬呀爬,他多么希望有合适的尾巴借给他呀!这次他碰见了燕子。
师生合作读。
理解“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出示句式,说话: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来( )。
小结: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3.学习第6、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3)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小壁虎的尾巴有可以再生的特点。)
(4)指导朗读:妈妈的话充满了对小壁虎的怜爱,要读得亲切、温柔一些。小壁虎说的话要读得欢快一些,突出他发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后兴奋的心情。
提取信息
叙述故事
(6分钟)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他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最后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的故事,从而揭示了动物的尾巴作用大以及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4分钟)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续讲故事: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谁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有什么用处吗?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