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4.1太阳和月球 第二课时(考点解读+例题引领+考点过关+课后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4.1太阳和月球 第二课时(考点解读+例题引领+考点过关+课后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2 10:27:3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月球 
1.月球的概况
(1)月球的质量很小,约为地球的________,体积约为地球的________,月球直径为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
(2)月球与地球间平均距离为__________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_________。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_______星。
(4)月球本身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发光,但能_________太阳光,因此月球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5)月球表面既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在月球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月球表面的形状
(1)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暗区是_________或_________等低陷地带,被称为__月海__。
(2)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__________,即________。其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知识点1、月球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玉兔”此工作模式的原因是(  )
A.月球距太阳近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C.月球的公转周期短(27.32日)
D.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2、(2019?天津二模)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题。
有关此次探月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无大气
B.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无地球的屏障保护
C.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是因为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D.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1.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环形山成因有关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
C.不能自己发光 D.昼夜温差非常大
2.“神舟五号”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谱写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自制的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图4一15所示时,参照月相的命名法,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3.我国“嫦娥工程”通过发射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各种科学探测,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环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它没有大气、磁场,和地球环境差异很大,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下列各项实验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
A.电子秒表测时间
B.手电筒照明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无线电通讯
4.2017年航天计划出炉了,其中两项让人满怀期待:一是货运飞船要给天宫二号“送快递”,二是嫦娥五号要从月球带回土壤,假如用天平测量太空中的货运飞船中货物的质量,用天平在月球表面测量土壤的质量,结果会是 ( )
A.两者测量出的质量与地球上测出的一样
B.飞船中的天平无法测出货物质量,月球上的天平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小
C.飞船中的天平无法测出货物质量,月球上的天平测出的质量与地球上测出的一样
D.两者都无法测出其质量
5.今年3月某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太阳光在这区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6.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________,也没有生物。
7.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下落高度h(厘米)
坑的深度d(厘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8.如图所示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
(1)月球车装配有表面凹凸不平的六只轮子状的“大脚”,使它具有翻山越岭、向各个方向都能行走的能力。月球车的车轮凹凸不平,目的是为了_______。
(2)如果你有幸成为我国“嫦娥计划”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g月球=g地球)。
A.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会变小,但重力不变
B.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也不变
C.月球车到达月球后的质量不变,但重力会变小
9.2018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A. B. C. D.
(1)卫星发射当天,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___________;
(2)探测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试验成功,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请你根据表中所提的问题,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实验思路来验证,并“√”来表示。
问题
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
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
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 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 。
1、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  )
A.汽油机 B.电动机
C.空气喷气发动机 D.风力装置
2、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阳,其他周围的景象应是(  )
A.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仍闪烁不定
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D.一片蓝色的天,能看见地球和星星
3、以下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1)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2)跳过四米高的横杆(3)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4)听大风呼啸(5)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6)拍一张照片(7)袋鼠似走路。
A.(2)(3)(4)(7) B.(1)(4)(5)(6)
C.(2)(3)(6)(7) D.(2)(3)(4)(5)
4、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如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______。
5、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下落高度h/cm
坑的深度 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 、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第2课时 月球 
1.月球的概况
(1)月球的质量很小,约为地球的__1/81__,体积约为地球的__1/49__,月球直径为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
(2)月球与地球间平均距离为__38.44万__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__1/400__。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__卫__星。
(4)月球本身__不__(选填“能”或“不”)发光,但能__反射__太阳光,因此月球__不是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5)月球表面既没有__空气__和__水__,也没有__生命__。在月球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月球表面的形状
(1)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__高地__,被称为__月陆__,暗区是__平原__或__盆地__等低陷地带,被称为__月海__。
(2)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__环形山__,即__月坑__。其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__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__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__火山爆发__形成的。
知识点1、月球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玉兔”此工作模式的原因是(  )
A.月球距太阳近
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C.月球的公转周期短(27.32日)
D.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解答】解:根据所给的材料,可以确定玉兔的工作模式是日变化,而月球与太阳的距离、公转周期、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都不是日变化,因此ACD选项错误,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很大,属于日变化特征,这一特征要求玉兔选择恰当的工作模式。 故选:B。
2、(2019?天津二模)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题。
有关此次探月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无大气
B.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无地球的屏障保护
C.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是因为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D.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解答】解:A、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采用降落伞起不到降速的作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月球背面背向地球,球外天体由于受地球的引力小,缺少地球的保护和屏障,直接撞击月球形成环形山,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月球背面背向地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更适宜天文观测,观点错误,故正确。 D、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时是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下列月球表面现象与环形山成因有关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B.表面没有大气层
C.不能自己发光 D.昼夜温差非常大
【答案】B
【解析】A.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生命,故A错误;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最常见的月貌是环形山,故B正确;
C.月球不是光源,不能自己发光,但月球不能发光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无关,故C错误;
D.昼夜温差非常大与嫦娥三号探测器拍摄到月球上清晰的的环形山无关,故D错误;
2.“神舟五号”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谱写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自制的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图4一15所示时,参照月相的命名法,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答案】D
【解析】月相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新月-这样循环,类比地球应为新地-峨眉地-上弦地-满地-下弦地-残地-新地,所以此时A看到的地球是新地,即看不到;故ABC错误,D正确。
3.我国“嫦娥工程”通过发射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各种科学探测,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环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它没有大气、磁场,和地球环境差异很大,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下列各项实验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
A.电子秒表测时间
B.手电筒照明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无线电通讯
【答案】C
【解析】A.电子停表的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可以正常使用,故不符合题意;
B.手电筒照明的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正常使用,故不符合题意;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需要利用地磁场,月球没有磁场,因此不能使用,故符合题意;
D.无线电通讯利用的是电磁波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且能在真空中传播,故不符合题意。
4.2017年航天计划出炉了,其中两项让人满怀期待:一是货运飞船要给天宫二号“送快递”,二是嫦娥五号要从月球带回土壤,假如用天平测量太空中的货运飞船中货物的质量,用天平在月球表面测量土壤的质量,结果会是 ( )
A.两者测量出的质量与地球上测出的一样
B.飞船中的天平无法测出货物质量,月球上的天平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小
C.飞船中的天平无法测出货物质量,月球上的天平测出的质量与地球上测出的一样
D.两者都无法测出其质量
【答案】C
【解析】太空中的货运飞船中的货物处于失重状态,天平及砝码无法按规定正确放置,所以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吸引力虽然比在地球时小,但它的质量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用天平在月球上测出的土壤质量应与地球上的测量结果相同。故C正确。
5.今年3月某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太阳光在这区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答案】A
【解析】A. 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星球,但不是液态,故A错误;
B.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 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和构成太阳的物质在太阳系初形成时是一体的,属于同一团物质。这团物质在作高速自旋运动,一些物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来,它们一般是从太阳的赤道附近被甩出来的,因为那儿的离心力最大。可以说只有太阳的赤道部分的物质才会被甩出来,构成八大行星的大部分物质就是从那儿被甩出来的。从那儿被甩出来的物质的运动面是一样的,都是沿着太阳的赤道面被甩出,因此行星几乎是在同一个面中运动,那就是太阳的赤道面,故C正确;
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故太阳越远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越长,故D错误;
6.1969年7月20 日(农历六月初七),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这虽然是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步。
(1)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
(2)如图为阿姆斯特朗登月后留在月壤上的清晰脚印,该脚印在月球上存留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既没有水和________,也没有生物。
【答案】上弦月 空气(或“大气”)
【解析】(1)这天为农历六月初七,月相为上弦月;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也没有生物活动,所以月球表面的痕迹会存在很久。
7.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克)
体积V(厘米3)
下落高度h(厘米)
坑的深度d(厘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答案】下落高度 3、6、7 越浅 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合理即可)
【解析】(1) [1] 由1、2、3三组数据知道,质量、体积相同的物体,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2) [2] 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3) [3] 由实验4、5、6中数据知道,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 [4] 由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还可能和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8.如图所示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
(1)月球车装配有表面凹凸不平的六只轮子状的“大脚”,使它具有翻山越岭、向各个方向都能行走的能力。月球车的车轮凹凸不平,目的是为了_______。
(2)如果你有幸成为我国“嫦娥计划”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g月球=g地球)。
A.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会变小,但重力不变
B.月球车到达月球后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也不变
C.月球车到达月球后的质量不变,但重力会变小
【答案】增大摩擦 C
【解析】[1]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月球车到达月球后的质量不变,因月球对物体引力小于地球对物体引力,所以月球车到达月球后重力变小,C符合题意。
9.2018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中国探月工程全新旅程。
A. B. C. D.
(1)卫星发射当天,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___________;
(2)探测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没有空气
【解析】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无法看到月球昼半球,称之为新月,农历十一月初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相接近图A;
[2]探测器在月球上空降落时,靠变推力发动机产生向下的推力实施减速下降,因为月球周围是真空,没有空气,所以月球着陆器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月面着陆。
10.“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试验成功,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请你根据表中所提的问题,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实验思路来验证,并“√”来表示。
问题
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
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
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 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 。
【答案】(1)B
(2)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解析】(1)在月球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可以得出月球和地球对物体引力大小关系,由于空气对人跳高成绩影响很小,不能判断月球表面是否有空气;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如果能够看到,说明月球表面有空气,不能看到,则说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应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B实验思路来验证。
(2)我提出的问题: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物存在等;
1、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  )
A.汽油机 B.电动机
C.空气喷气发动机 D.风力装置
【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 A、汽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工作过程中需要吸入空气,汽油机无法再月球上工作。不符合题意; B、电动机工作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可以从太阳能获得,所以电动机可以作为月球车的动力装置。符合题意; C、空气喷气发动机靠空气的反作用力获得动力,在月球上无法获得空气的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风,因此风力装置无法使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天上的太阳,其他周围的景象应是(  )
A.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仍闪烁不定
C.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D.一片蓝色的天,能看见地球和星星
【解答】解: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 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得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 由此可知航天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的太阳,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以下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1)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2)跳过四米高的横杆(3)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4)听大风呼啸(5)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6)拍一张照片(7)袋鼠似走路。
A.(2)(3)(4)(7) B.(1)(4)(5)(6)
C.(2)(3)(6)(7) D.(2)(3)(4)(5)
【解答】解:(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植物不能生长,故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是不真实的; (2)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故人会跳得很高,故跳过4米高的横杆可能是真实的; (3)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的质量虽然不变,但重力会变小,故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可能是真实的; (4)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故感到狂风呼啸是不真实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当然也就没有大气压,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是不可能的,故是不真实的; (6)拍照片与是否有空气没有关系,故是真实的; (7)月球对人的吸引力变小,但同样可以走路,只是会感觉轻飘飘的,故感觉像是袋鼠在走路,故是真实的。 故真实的有(2)(3)(6)(7); 故选:C。
4、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如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______。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碰撞说.(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碰撞说;(2)环形山.
5、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下落高度h/cm
坑的深度 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 、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解答】:(1)从前三组数据可得,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2)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3)从实验4、5、6中可得,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由于地球和月球引力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可能还和月球引力有关。 答案:(1)下落高度(2)3、6、7(3)越浅(4)月坑深度是否和月球引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