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______)
2、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作______
3、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赞普
是_______
4、文成公主入藏是在________(皇帝)
时,她嫁给了__________
5、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历史意义?
吐蕃
松赞干布
唐太宗
密切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太宗
松赞干布
温故知新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导入:
1.从以上资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唐朝奉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
2. 为什么现在一些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称唐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外国聚居的地区。
日本
悉尼
美国
英国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找出二者的相同之处。
3.探究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1.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前后十多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2.遣唐使特点:
新罗
日本
天竺
波斯
大食
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
伊朗
阿拉伯半岛
东罗马帝国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试一试
长安
拂菻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到日本和中国哪些事物比较相像?
制度
长安城
平城京
大内里
太极殿
建筑
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茶道
端午节
服饰
文字
诗歌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派遣唐使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呢?
唐玄宗时期。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邀请他去日本。
鉴真东渡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 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 5年后,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鉴真,毅然再次登上东渡的航船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鉴真东渡,前后经历了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在第五次东渡时因积劳成疾,眼睛发炎,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当他踏上日本的国土时已经看不到日本的美丽景色了,他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鉴真东渡经过
鉴真东渡贡献: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鉴真在日本讲授佛经
日本孝谦太上皇御题唐招提寺匾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
2、表现:
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文化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玄奘
三、玄奘西游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西游的时间:
贞观初年
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目的)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为求佛学真谛)
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玄奘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经过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对佛教的传播作出杰出贡献。
思考:
带回了大量的佛经(657部)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弟子根据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研究对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
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位是玄奘,一位是鉴真。玄奘取经是做学生去的,鉴真弘法是做老师去的。
——赵朴初(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
学习吸收
外来文化
传播弘扬
唐朝文化
问 题 思 考: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面对重重困难,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顽强毅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四、唐朝与大食的友好往来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651年,大食遣使和唐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中国的造纸术、纺织、金银等制作技术,传入西亚、欧洲、非洲。
事件内容 时间 目的地 遭遇 贡献 著作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玄宗
唐太宗
日本
天竺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传播大唐文化
学习佛教
《大唐西域记》
探究: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的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活动探究: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坚持对外开放,鼓励交流。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 后 活 动: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都有往来。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影响:
遣唐使
经过:
时间: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经过:
影响:
时间:
方式:
目的:
影响:
本课小结
唐朝时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
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唐太宗时期
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2. 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巩固练习
1.成书于唐朝,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
B
《大唐西域记》
3.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唐朝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技术 D.玄奘西游
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B
B
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A
6、下列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1.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向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且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阿倍仲麻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