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唐朝时与哪些国家交往密切?(列举两例)
2、日本哪些方面受到唐朝的影响(任举两项)
3、唐朝时进口的物产哪个国家最多?
4、唐朝时有两位高僧分别到达过哪个国家?
5、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典籍是哪本书?
日本、新罗、天竺
①政治制度②文字③衣服④饮茶⑤建筑⑥书法
新罗
《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温故知新
6、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618年 李渊——唐高祖
7、626年 继位,开创 盛世。
李世民
“贞观之治”
8、“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9、“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
武则天
唐玄宗
2016版人教版 新教材七年级(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大起义、唐朝灭亡的史实,了解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3.认识到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进而使学生体会腐败亡国的道理。
本课重点: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本课难点: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品读唐朝诗人杜甫的《忆昔》《无家别》两首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忆 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材料一、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高力士
李林甫
杨
国
忠
一、 盛转衰——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骄奢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杨贵妃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材料二、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材料三、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材料四、 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致使地方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安禄山是胡人,随母改嫁后姓安。
晚年重三百三十斤,玄宗每令其跳胡旋舞,其疾如风。
认杨贵妃为义母,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唐玄宗让他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控制了广大地区,统兵20万,形成“兵雄天下”之势。安禄山拥兵边陲,引来杨国忠嫉恨,二人因此交恶(wu),将相不和,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就以讨杨之名在755年联合部将史思明举兵叛唐。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安史之乱最终于763年平复战乱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玄宗入川,马嵬驿之变。
757年,安禄山被其子所杀。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阅读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锋镝余生的人民甚至“以纸为衣”,几乎整个黄河流域,一片荒凉。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影响:
材料三: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材料四: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旧部的实力,唐中央封降将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分别为卢龙、成德和魏博节度使。这三家名为节度使,实则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史称河北三镇。
阅读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2、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的概念: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藩镇割据表现 :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唐玄宗开元后期,唐初宦官不登三品的旧制被打破。宦官高力士已是官高位显,之后的李辅国权倾朝野。他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后来的宦官,一个胜似一个。唐后期八个皇帝由宦官拥立,两个皇帝被宦官害死。宦官把持了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废立.
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1.读教材、材料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影响和结果。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无以为生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影响)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原因
爆发
特点
高潮
失败
作用
土地兼并,苛捐杂税,战火连绵
875年,黄巢在山东、河南一带起义
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
进入长安,建立政权
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标志)
朱温
2、结果: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618年(建立)
唐
朝
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致命打击)
907年灭亡(朱 温建立后梁政权)
小结: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1、唐朝后期统治的腐朽
2、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3、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致命的打击
五代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的根源(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统治特点:
材料一: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政权更迭频繁
武人统治
材料二: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根据下列材料归纳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
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
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更迭, 动荡不安;
2.南方相对稳定, 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3.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期和后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以史为鉴:
统治前期 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 日益骄奢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
励精图治 不理政事杨贵妃
整顿吏治 朝政腐败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勤俭节约,防止腐败
第四,任用贤能,重视人才 ……
课堂总结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统一是大势所趋!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
√
√
课后活动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1.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C
2. 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
B
随堂巩固练习
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C
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鼎立 D.五代十国
5. 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节度使权力膨胀
6.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这首《无家别》描述了哪次战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 )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B
B
D
开元初:勤于政事,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开元末: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
知识拓展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