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20.0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A “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错。B“借助抽象符号”错。C“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错)
2.B(因果关系错,人可能被新技术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导致的)
3.C(C项属于个人克制力,是个人品格素养,不属于媒介素养)
4.①材料一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新媒介影响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从正反两方面阐述;②材料三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指出媒体的重要性,再说明媒体的具体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解决的办法。(4分,每点2分)
5. ①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②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③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④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
6.D(“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错)
7.C(“与父亲一起共同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错)
8.①指鄂伦春人世代生活和神灵存在的地方,即高高的兴安岭。②指鄂伦春人凭借高超的狩猎技能屹立于群山至高之处,世代生活在这片热土。③指鄂伦春人以对自然法则的遵循及互助、耐心、坚韧的优秀品质,站在精神的高地。(每条1分,三条4分)
9.①由打猎到禁猎,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阿什库的形象。②打猎和禁猎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自然的思考,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③不能打猎形成矛盾抉择,更能展现鄂伦春人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新生活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④不能打猎使情节形成突转,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11.C(“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错,从文章看,仅仅是查究检举,处置还是通过皇帝和朝廷)
12.C(为窝藏逃犯的人减轻刑罚)
13.(1)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悉”“诏”“骈斩”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相互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东道主”“行李”“乏困”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针对旗人逃人,提出减轻窝藏者及其妻子的处罚,已引起皇帝不满。②对处置吕煌窝逃事件持有异议,被认为有私情。(每条1分,两条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忘记了时间”错)
16.诗人经历了由欣喜到忧愁,然后喜悦又失落的情感变化。诗人见到山林景色奇特优美、鸟声动听,十分兴奋欣喜;然而想到年老远地做官,作客他乡,忧愁满怀;后诗人自我宽慰,沉浸于美好景色之中,暂得愉悦;但好景却无人一同赏玩,又孤独落寞。(6分,“欣喜”“忧愁”各1分,“暂得愉悦”“孤独落寞”各2分。没有分析,酌情减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D(乱舞:随风肆意舞动;摇曳:轻轻地摆动。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悄无人声:听不到人的声音,非常寂静。“撮”与“堆”:都可以做量词,但根据语境此处指的是较小的地方,用“撮”更合适。急急:表现作者急于看到花儿心情;慢慢:不急不缓,与语境不一致)
19.①原文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表现花儿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②承接上文“听见”,前后呼应,语意连贯。③原文运用一系列拟声词、动词、形容词,描写生动,表达效果更好。④原文最后一句采用被动句式,表述主体一致,逻辑严密。(每条2分,共4分,答出两条即可)
20.①衔来一粒种子 ②暴雨马上就要来了(4分。每处2分)
21.①将“霸主”改为“大家”
②将“忝列”改为“屈就”
③将“拿出”改为“抽出”
④将“绵薄之力”改为“指导帮助”
⑤将“务必”删掉
(每处1分,任选四处并修改正确)
22.示例一:
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示例二:
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正面、反面各2分,语句通顺1)
四、写作(60分)
23.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附参考译文: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朝崇祯年间考中进士,担任御史。顺治二年,因为推荐被启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巡视甘肃。他建议请求朝廷恢复马市的交易,以怀柔边远的百姓,部属商议可行。凉州士兵劫持道廨,捕获二十多发动叛乱的士兵,魏琯上奏说西部边陲士兵骄横彪悍,自明朝末期就行事专断姑息养奸,危害百姓,应该用重刑惩处。皇上命令全部诛杀她们,并且下诏如果以后有违犯的人,首犯从犯都要全部斩杀,并作为一条命令施行。
顺治四年,担任江宁学政。顺治七年,回到京城担任河南道长官。顺治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将输送朝廷的万两白银,又包括其他各项盈余,总共九万三千两,送到京城作为饷银。魏琯上奏说淮扬等地连年遭受水旱灾祸,吴惟华把饷银的任务都分派给下属官员,都是从百姓手里收取的,请求进行查看深究。适逢巡漕御史张中元揭发吴惟华贪污渎职的情况,就逮捕查办剥夺他的官职。魏琯又弹劾郧阳抚治赵兆麟,说他在选取甄别文武属员时,推荐选拔的多达数十人,而纠察弹劾的仅仅一两个官职微小的官员,皇上就责备赵兆麟,并且训诫各个官员不得以弹劾小官来敷衍塞责。顺治九年,授予顺天府府丞。
顺治十二年,担任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开始属于兵部监督捕,各部商议应该归于大理寺管理,魏琯上奏说这样不方便,于是就设立兵部督捕侍郎专门监督这件事情。又说:“逃人日益增多,因为投充的人很多。本主私自放纵成为习惯,听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天长日久不返回,都告发为逃人。逃人再怎么样,惩罚只是抽一百鞭子,而窝藏逃人的却要被处死,没收人口财产给本主,这与叛逆罪没有两样了,不符合法律公平的宗旨。”皇帝把魏琯的建议发给朝廷官员讨论,把对窝藏者的处罚改为流放,免除没收财产和人口的罪行。魏琯又建言:窝藏的人如果死在监狱中,妻子儿女应该免于流放,如果遇到热审,也应该减罪一等。皇帝责备他出卖君王的恩典,让王公大臣讨论魏琯要求放松刑罚的问题,认为应当施行绞刑,皇帝宽宥他,降职为通政司参议。德州生员吕煌窝藏的事情暴露,州官应当连坐受罚,魏琯持有不同的意见。王公大臣弹劾魏琯,趁机追查讨论魏琯以前热审减轻刑罚以及处罚吕煌的事情,削夺他的官职,流放到辽阳,最后在戍所去世。皇帝最后允许回家安葬,并宽宥他的子女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