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D
C
B
C
B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1 平面镜 A
12.向右 不变
13.3 不变 仍能
14.浅 不能 能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
15.8 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垂直;??粗糙;
(2)看不到;?存在;
(3)下部;??在。
17.(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与桌不垂直;
(3)虚;
(4)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18.(1)10.0;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折射光路可逆。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9.(1)乙和丁分别是甲通过展柜左侧玻璃和展柜后侧玻璃反射而成的像。丙是乙通过展柜后侧玻璃反射而成的像,同时也是丁通过展柜左侧玻璃反射而成的像,二像重合。 (2)因为展柜玻璃与平面镜不同。玻璃的透光性好,入射光的大部分透射到玻璃的另一面,小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甲是文物表面反射的光透过玻璃后直接进入人眼所成的像,所以看起来最亮;通过展柜侧面玻璃成的像乙和丁是部分光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较暗;丙是反射光在另一个玻璃表面发生反射成像的结果,在遇到第二个玻璃表面时又有大部分光透射出去,因此丙看起来最暗。
20.
中考加油站:易错题精选专题17(波)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和山峰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2.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正立的实像 B.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你后退时,镜中的像变小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是点燃的蜡烛,B是没有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A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实验中应选取较薄的玻璃板,并竖直放置
D.实验中随着A蜡烛的燃烧,A蜡烛的像与B蜡烛仍然重合
4.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的像S′( )
A.S′的轨迹为线段 B.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C.S′离轴M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
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6.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2)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3)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h1,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h2(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为h3则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1<h2 B.h1>h2 C.h3表示灯泡a的深度 D.h3表示灯泡a的像的深度
7.小李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竖直白墙上的红色亮点A和B将如何变化( )
A.红色亮点A和B的位置都不改变 B.红色亮点A下移、B上移
C.红色亮点A上移、B下移 D.红色亮点A、B都下移
8.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9.摄影师利用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10.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如图所示,学校卫生室两墙壁之间的距离为3米,而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5米,因而采取了一面墙上挂视力表而在正对面墙上挂一块平面镜的办法。为满足检查要求,被检查者应站在离视力表 米处,且要面向 (选填“视力表”或“平面镜”)。检查视力时,如果室内较暗,为使图案足够亮,可以用灯光照射 (选填字母)。A.视力表 B.平面镜 C.人的眼睛 D.室内任意位置
1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S',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4.如图所示,小明和爷爷到鱼塘捕鱼,小明看到的鱼比实际鱼的位置要 (浅/深)些,若小明将鱼叉对着看到的鱼射出, (能/不能)叉到鱼;若小明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 (能/不能)照亮鱼;爷爷用浆向后划水,小船就向前运动,这说明 ,爷爷停止划浆后,小船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 的缘故。
1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物距为20cm时,光屏上能得到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光滑/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 (看到/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存在/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上部/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不在)同一平面。
17.如图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 。(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3)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4)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18.如图所示,这是小浩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固定蜡烛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右侧大约63m处获得了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运用这条成像规律制造出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 (选填“反射光路可逆”、“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解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9.在不太明亮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由透明玻璃制成的长方体展柜,柜内放着一个碗形文物甲,文物的正上方有灯光朝下照射。从某个角度看过去,可以看到“4个”文物(如图所示,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请回答:(1)图中的乙、丙、丁分别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看起来甲最亮、乙和丁较暗、丙最暗?
20.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用m做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纸在老花镜下面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老花镜25cm,则老花镜镜片的度数是多少度?小明戴的是-500度的眼镜,小明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它的焦距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