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3.4 小车的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四年级下册3.4 小车的运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12 19: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第三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教学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班级中爱发言的同学比较多,因此课堂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很好,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认真听课,对于提出的问题能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还不是很好,必须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为他们做好分工,让他们很好的合作。对于个别比较少发言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多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忽视这一部分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2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
本课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组织教学。首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做出假设;接下来,启发学生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为学生充分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大 快
拉力
小 慢
七、器材准备:
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的小汽车越来越多了,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这种特别大的载重汽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做出猜测(板书: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提出假设
1.观看视频
2.学生思考,提出假设。
(二)玩“小汽车”
1.谈话:老师今天给每组同学准备了小汽车,但是它却不会动,怎么做才能让它自己动起来呢?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想办法,让它跑起来。(注意不能用手推或拉动小车)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大力士呢?
2.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试验
3.班级交流。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1.谈话:我们已经找到了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跑的更快呢?需要改变什么条件?而我们是要比较同一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哪些条件是不能改变的呢?
2.学生讨论思考。
3.全班简要交流。
4.出示需要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条件。
5.谈话:动手之前先动脑,请大家先来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6.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定好起点和终点,不能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
小车运动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运动。
计时应从小车从起点运动开始,到达终点时停止。
为了数据准确,不同钩码数量的实验做三次,取平均值。
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7.学生实验,教师巡导。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小组汇报数据,得出结论。
2.班级交流。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结束语:今天我们第一次使用了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要知道,这个方法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将来我们还会经常用到。最后,老师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驾驶员”,让我们借这辆“科学的小车”驶上科学的快车道,一路探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