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则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B.图中的α粒子反弹是因为α粒子与金原子核发生了碰撞
C.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继续前进说明了带正电的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空间很小
D.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大小
解析:选C 题图中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则其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题图中的α粒子反弹是因为α粒子与金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作用,阻碍α粒子运动,但是并没有发生碰撞,B错误;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继续前进说明了带正电的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空间很小,C正确;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大小,D错误.
2.1996年,物理学家利用加速器“制成”反氢原子,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与质子质量相同,电荷量为-e.关于氢原子和反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原子能级不同
B.它们的原子光谱相同
C.反氢原子中正电子绕反质子的运动具有确定的轨道
D.氢原子和反氢原子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对心碰撞发生湮灭,只能放出一个光子
解析:选B 因为正电子绕反质子的运动情况与氢原子的完全相同,故反氢原子和氢原子的能级相同,光谱也相同,故A错,B对;电子运动的轨道只是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正电子的运动同样无确定的轨道,故C错;只放出一个光子时不能满足碰撞时动量守恒,故D错.
3.(2019·鞍山一中期末)处于n=4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只有一种光子照射某金属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则此光子为( )
A.从n=3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
B.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
C.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发出的光子
D.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发出的光子
解析:选C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其中从n=4跃迁到n=3所发出的光子能量最小,选项C正确.
4.(2018·西南大学附中期末)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紫外线照射时,这些物质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跃迁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B.两次跃迁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
D.先向低能级跃迁,再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
解析:选C 第一次跃迁是吸收紫外线光子,第二次跃迁是放出可见光光子,由于hν1>hν2,故ΔE1>ΔE2,选项C正确.
5.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长
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解析:选A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小,则辐射的光子频率小,所以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长,故A正确;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同,故C错误;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向外辐射能量,不是原子核辐射能量,故D错误.
6.(2019·建平中学期末)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2.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11 eV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 eV
解析:选D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长,选项A、B错误;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51+13.6-2.49) eV=9.60 eV,选项D正确,C错误.
7.(2018·北大附中模拟)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人体不接触放射线,对人体无损害,可进行人体多部位检查的医疗影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当外来电磁波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使处于强磁场中的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氢原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去掉外来电磁波后,吸收了能量的氢原子又把这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核磁共振信号.由于人体内各种组织所含氢原子数量不同,或同种组织正常与病变时所含氢原子数量不同,释放的能量亦不同,将这种能量信号通过计算机转换成图象,就可以用来诊断疾病.下列关于人体内氢原子吸收的电磁波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频率的电磁波氢原子均可吸收
B.频率足够高的电磁波氢原子才吸收
C.能量大于13.6 eV的电磁波氢原子才能吸收
D.氢原子只能吸收某些频率的电磁波
解析:选D 根据玻尔理论,只有能量刚好等于氢原子两个能级差的光子(电磁波)才能被氢原子吸收,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8.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可产生a光;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可产生b光,a光和b光的波长分别为λa和λb,a、b两光照射逸出功为4.5 eV的金属钨表面均可产生光电效应,遏止电压分别为Ua和Ub,则( )
A.λa>λb
B.UaC.a光的光子能量为12.55 eV
D.b光照射金属钨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b=7.59 eV
解析:选D 根据能级跃迁知识得:=E4-E1=-0.85-(-13.6)=12.75 eV,=E3-E1=-1.51-(-13.6)=12.09 eV,显然a光子的能量为12.75 eV,大于b光子的能量,a光子的波长要短,故A、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可知,最大初动能Ek=-W0,所以a光照射后的最大初动能为Eka=12.75-4.5=8.25 eV,b光照射后的最大初动能为Ekb=12.09-4.5=7.59 eV.根据eU遏=Ekm,可知遏止电压:Ua>Ub,故B错误,D正确.
二、多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关于特征谱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是特征谱线
B.明线光谱中的明线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不是特征谱线
C.明线光谱中的明线不是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特征谱线
D.同一元素的明线光谱的明线与吸收光谱的暗线是相对应的
解析:选AD 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是特征谱线,故A正确,B、C错误;各种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和它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是一一对应的,都有各自的特征,故D正确.
10.(2018·枣庄八中模拟)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处于定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B.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C.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的任意能量的光子,因而轨道半径可以连续增大
D.电子没有确定轨道,只存在电子云
解析:选AB 根据玻尔理论,原子处于定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选项A正确;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选项B正确;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的某些特定能量的光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轨道半径只能取某些特定值,选项C错误;根据玻尔理论可知,选项D错误.
11.(2019·荆门龙泉中学期中)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1.62~3.11 eV,用可见光照射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观察到多条谱线,若是用能量为E的实物粒子轰击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至少可观察到两条具有显著热效应的红外线,则( )
A.一定有4.73 eV>E>1.62 eV
B.E的值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E一定大于2.86 eV
D.E的值可能使基态氢原子产生可见光
解析:选BD 红外线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由实物粒子轰击大量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至少可观察到两种红外线光子,说明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至少跃迁到n=5,所以实物粒子的最小能量为E=E5-E2=2.86 eV,所以选项A、C错误;因为E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86 eV的任意值,所以选项B、D正确.
12.(2018·莆田一中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自发跃迁中放出光子,用放出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5 eV的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均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
C.金属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小于12.09 eV
D.金属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等于9.84 eV
解析:选ACD 一群氢原子处在n=3能级,有C32=3种频率的光辐射出来,选项A正确;根据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只有能量大于2.25 eV的光子才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光子能量只有1.89 eV,选项B错误;能量最大的光子为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射的光子,能量为12.09 eV,金属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12.09-2.25)eV=9.84 eV,选项C、D正确.
13.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a、b、c在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Ea、Eb、Ec和λa、λb、λc,若a光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 )
A.λa=λb+λc
B.=+
C.Eb=Ea+Ec
D.c光也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解析:选BC Ea=E2-E1,Eb=E3-E1,Ec=E3-E2,故Eb=Ea+Ec,C项正确;又因为E=hν=h,故=+,A项错误,B项正确;a光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Ea>Ec,故c光不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D项错误.
14.用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n>2)的激发态,此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条谱线,其中波长的最大值为λ.现逐渐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当动能达到某一值时,氢光谱中谱线数增加到N′条,其中波长的最大值变为λ′.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N′=N+n B.N′=N+n-1
C.λ′>λ D.λ′<λ
解析:选AC 氢原子处于n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光谱线条数的计算公式为N=Cn2=.设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条谱线,若n′=n+1,N′==N+n,故A项正确;氢原子能级越高相邻能级差越小,由ΔE=,n′>n,则ΔE′<ΔE,所以λ′>λ,故C项正确.
15.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可以判断,Δn和E的可能值为( )
A.Δn=1,13.22 eV≤E<13.32 eV
B.Δn=2,13.22 eV≤E<13.32 eV
C.Δn=1,12.75 eV≤E<13.06 eV
D.Δn=2,12.75 eV≤E<13.06 eV
解析:选AD 设原来光谱线数目Cm2=,调高电子的能量后,光谱线数目Cn2=.依题意有Cn2-Cm2=5,得两组解:n=4,m=2或n=6,m=5.故当Δn=2时,E4-E1≤E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已知氢原子的基态电子轨道半径为r1=0.528×10-10 m,量子数为n的能级值为En=- eV.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张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种光谱线.(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电子电荷量e=1.6×10-19 C)
解析:(1)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静电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
又知Ek=mv2
故电子在基态轨道的动能为
Ek== J=13.6 eV.
(2)当n=1时,能级值为
E1= eV=-13.6 eV
当n=2时,能级值为
E2= eV=-3.4 eV
当n=3时,能级值为
E3= eV=-1.51 eV
能发出光谱线分别为3→2,2→1,3→1共三种,能级图如图所示.
答案:(1)13.6 eV (2)见解析
17.(10分)将氢原子电离,就是从外部给电子以能量,使其从基态或激发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若要使n=2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
(1)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该氢原子?
(2)若用波长为200 nm的紫外线照射氢原子,求氢原子电离后电子的速度多大?(电子电荷量e=1.6×10-19 C,电子质量me=0.91×10-30 kg)
解析:(1)n=2时,E2= eV=-3.4 eV
所谓电离,就是使处于基态或激发态的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到n=∞的轨道,n=∞时,E∞=0
所以,要使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电离能为
ΔE=E∞-E2=3.4 eV
ν== Hz
≈8.21×1014 Hz.
(2)波长为200 nm的紫外线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
E0=h·ν0=6.63×10-34× J
=9.945×10-19 J
n=2时,
电离能ΔE=3.4×1.6×10-19 J=5.44×10-19 J
由能量守恒有hν0-ΔE=mv2
代入数值解得v≈9.95×105 m/s.
答案:(1)8.21×1014 Hz (2)9.95×105 m/s
18.(10分)(2019·辛集中学模拟)实验室考查氢原子跃迁时的微观效应.已知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氢原子质量为mH=1.67×10-27 kg.设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大量激发态氢原子处于n=5的能级状态.
(1)这些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出多少种不同频率的光?
(2)若跃迁后光子沿某一方向飞出,且光子的动量可以用p=表示(h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子频率,c为真空中光速),求发生电子跃迁后氢原子的最大反冲速率.(保留3位有效数字,1 eV=1.60×10-19 J)
解析:(1)不同频率的光的种类为N=C52==10.
(2)由动量守恒mHvH=p光子=知
当ν最大时,反冲速率vH最大
又hνmax=E5-E1=-0.54 eV-(-13.6 eV)=13.06 eV=2.09×10-18 J
故最大反冲速率vH′== m/s=4.17 m/s.
答案:(1)10 (2)4.17 m/s
19.(12分)汤姆孙1897年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电子的比荷(电子电荷量与质量之比),其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电子流平行于极板射入,极板P、P′间同时存在匀强电场E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不会发生偏转;极板间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时,电子流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的偏转角θ= rad.已知极板长L=3.0×10-2 m,电场强度大小为E=1.5×104 V/m,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5.0×10-4 T.求电子比荷.
解析:无偏转时,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平衡,则eE=evB只存在磁场时,有evB=m
由几何关系有r=
偏转角很小时,r≈
联立上述各式并代入数据得电子的比荷
=≈1.3×1011 C/kg.
答案:1.3×1011 C/kg
20.(13分)氢原子从-3.4 eV的能级跃迁到-0.85 eV的能级时,是发射还是吸收光子?这种光子的波长是多少(计算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图中光电管用金属材料铯制成,电路中定值电阻R0=0.75 Ω,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r=0.25 Ω,图中电路在D点交叉,但不相连.R为滑动变阻器,O是变阻器的中间抽头,位于变阻器的正中央,P为滑动端.从变阻器的两端点a、b可测得其总阻值为14 Ω.当用上述氢原子两能级间跃迁而发射出来的光照射图中的光电管,欲使电流计G中电流为零,变阻器aP间阻值应为多大?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9 eV.
解析:因氢原子是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故应是吸收光子.
因为ΔE=E1-E2=hν
ν=
所以λ== m≈5×10-7 m
因为hν=E1-E2=3.4 eV-0.85 eV=2.55 eV
所以入射光光子的能量大于铯的逸出功,故光电管会发射光电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hν-W=2.55 eV-1.9 eV=0.65 eV
由动能定理eU=ΔEk可知,欲使G表中电流为零,必须在光电管上加上0.65 eV的反向电压.故滑动头须滑向a端.
电源所在的主干路的电流
I== A=0.1 A
变阻器滑动头P与中点O间的电阻
ROP==6.5 Ω
所以aP间电阻
RaP=-ROP= Ω-6.5 Ω=0.5 Ω.
答案:吸收 5×10-7 m 0.5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