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电磁波 第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9·陕西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期中)关于电磁场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着电场,与是否有闭合电路无关
B.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变化的电场
C.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场,即电磁场
D.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
解析:选D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与是否有闭合电路无关,A不符合题意;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变化的电场,B不符合题意;由电磁场的定义可知C不符合题意;只有变化的电场周围才存在磁场,只有变化的磁场周围才存在电场,D符合题意.
2.在无线电波广播的接收中,调谐和检波是两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下列关于接收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调谐→高频放大→检波→音频放大
B.检波→高频放大→调谐→音频放大
C.调谐→音频放大→检波→高频放大
D.检波→音频放大→调谐→高频放大
解析:选A 接收过程的顺序为调谐、高频放大、检波、音频放大,A正确.
3.(2018·贵州铜仁一中期末)若宇宙飞船是全封闭的,航天员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当他发现飞船内没有支撑的物体都以某一加速度落向舱底时,他作出的如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此飞船一定是停在某个星球的表面上
B.此飞船一定是正在远离任何天体的空间加速飞行
C.此飞船可能是停在某个星球的表面上,也可能是正在远离任何天体的空间加速飞行
D.此飞船可能是在远离任何天体的空间中匀速飞行
解析:选C 根据等效原理可知,可能是飞船处于某个星球的引力场中,也可能是飞船正在远离任何天体的空间加速飞行,故C正确,A、B、D错误.
4. (2019·山西怀仁一中期中)某中学的实验小组为了研究LC振荡电路的充电与放电时间,用自感系数为L的线圈与电容为C的电容器组成如图所示的振荡电路.图中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且此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q,通过传感器可在计算机上采集数据,已知从该时刻起到电容器第一次放电结束所用的时间为π,则从图示时刻起到第一次放电开始的瞬间所用的时间为( )
A.π B.π
C.π D.π
解析:选C LC振荡电路在一个周期内电容器会两次充电和放电,每次充电或放电时间均为T=π.根据题意,电容器电荷量由q减小到零,所需时间为π=T,说明电容器由最大电荷量放电到q所需时间为T-T=T=π,则由电荷量q充电至最大电荷量所需时间同样为π,可知C正确.
5.(2018·吉林毓文中学期中)如果你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朝某一星体飞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你根据你的质量在增加发觉自己在运动
B.你根据你的心脏跳动在慢下来发觉自己在运动
C.你根据你在变小发觉自己在运动
D.你永远不能由自身的变化知道你的速度
解析:选D 根据狭义相对论知识可知,宇航员以飞船为惯性系,其相对于惯性系的速度始终为零,因此他不可发现自身变化,也不能由自身变化知道他的速度,故选项D正确.
6.(2017·北京卷)物理学原理在现代科技中有许多重要应用.例如,利用波的干涉,可将无线电波的干涉信号用于飞机降落的导航.如图所示,两个可发射无线电波的天线对称地固定于飞机跑道两侧,它们类似于杨氏干涉实验中的双缝.两天线同时都发出波长为λ1和λ2的无线电波.飞机降落过程中,当接收到λ1和λ2的信号都保持最强时,表明飞机已对准跑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线发出的两种无线电波必须一样强
B.导航利用了λ1和λ2两种无线电波之间的干涉
C.两种无线电波在空间的强弱分布稳定
D.两种无线电波各自在空间的强弱分布完全重合
解析:选C 两列无线电波若发生干涉,只需频率相同,无线电波的强度不用相同,A选项错误;发生干涉的是从两处发射的波长是λ1的电磁波或从两处发射的波长是λ2的电磁波,波长为λ1和λ2的两种无线电波不能发生干涉现象,B选项错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稳定的条纹,所以我们可知两种无线电波在空间的强弱分布也是稳定的,C选项正确;因为波长不同,两种无线电波各自在空间的强弱分布不完全重合,D选项错误.
7.(2019·四川绵阳中学期末)以下关于相对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者与光源相向运动时,观测到的光速大于3×108 m/s
B.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测同一物体,尺寸都相同
C.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在任何惯性系中观测结果都相同
D.当物体相对某一惯性系高速运动时,其质量的观测值与速度大小有关
解析:选D 在所有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具有相同的值c,这叫光速不变原理,故A错误;根据相对论原理可知,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测同一物体,尺寸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原理可知,对于同一个物理过程经历的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测结果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物体相对某一惯性系高速运动时,其质量的观测值与速度大小有关,故D正确.
8.(2018·南京师大附中期中)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甲放在地球上,乙、丙分别放在两个高速运动的火箭上,以速度v乙和v丙朝同一方向远离地球飞行,v乙A.甲时钟走得最慢
B.乙时钟走得最慢
C.丙时钟走得最慢
D.甲、乙、丙时钟快慢一样
解析:选C 甲放在地面上,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甲钟没有变化,乙、丙两钟放在两个火箭上,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乙、丙变慢,由于v乙二、多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对紫外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紫外线有显著的化学作用
B.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
C.通过棱镜色散的七色光中,紫色的为紫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红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解析:选AB 紫外线具有显著的化学作用,A正确;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B正确;紫外线是看不见的,C错误;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D错误.
10.在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放电完毕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小
B.回路中电流值最大时刻,回路中磁场能最大
C.电容器极板上电荷最多时,电场能最大
D.回路中电流值最小时刻,电场能最小
解析:选BC 电容器放电完毕时,q=0,但此时i最大,所以磁场能最大,A错误,B正确;电流最小时,i=0,q最多,极板间电场最强,电场能最大,C正确,D错误.
11.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时空弯曲的原因
B.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发生弯曲
C.氢原子发射的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时,它的频率要比地球上氢原子发射的光的频率低
D.光在真空中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析:选ABC 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的引力会使光线弯曲.引力越强,弯曲越厉害,因此在地球上看到星体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在引力强的星球附近时间进程比较慢,原子发光的频率低,故A、B、C正确,D错误.
12.雷达采用微波而不用其他无线电波的原因是( )
A.微波具有很高的频率
B.微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C.微波的反射性强
D.微波比其他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等)传播的距离更远
解析:选ABC 电磁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由于衍射现象不明显,传播的直线性好,有利于电磁波定位,微波与其他电磁波(长波、中波、短波)相比,波长短、频率高、直线传播性强、反射性好,故A、B、C正确;传播距离的长短,应与信号的强弱及传播的空间状况有关,比如:在地面附近传播时,由于微波的波长很短,衍射现象弱,传播的距离可能比长波、中波及短波近些,故D错误.
13. (2018·常州高级中学期中)在某LC振荡电路的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B.若电容器正在充电,则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C.若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线圈中电流正在增大
D.若电容器正在放电,则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解析:选BCD 由磁场方向和安培定则可判断振荡电流的方向,由于题中未标明电容器两极板带电情况,可分两种情况讨论:若该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则可知电容器处于放电阶段,电流在增大,磁场在增强,由楞次定律可判断,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选项C、D正确;若该时刻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则可知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电流在减小,磁场在减弱,选项B正确,A错误.
14.(2019·广西柳州高中期中)在引力可以忽略的空间有一艘宇宙飞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束光垂直于运动方向在飞船内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飞船外静止的观察者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C.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航天员以飞船为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解析:选AD 飞船外静止的观察者所选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看到这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A正确,B错误;飞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非惯性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时钟变慢、空间弯曲,所以航天员看到的这束光是沿曲线传播的,C错误,D正确.
15.(2018·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期末)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虽然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但它的总质量是不改变的
B.该公式能计算手电筒向外释放一定能量的光所减少的质量
C.运动物体满足质能方程,静止物体不满足质能方程
D.地球不断地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因此地球的总质量可能不断地增大
解析:选BD 太阳释放出大量能量,质量减小,A错误;该公式能计算手电筒向外释放一定能量的光所减少的质量,B正确;所有物体均满足质能方程,C错误;若地球向外辐射的能量小于从外界获得的能量,那么地球的质量将不断增大,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8分)猫头鹰在夜间能看到东西是因为它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根据辐射理论,物体发出的最大波长与物体的绝对温度间的关系满足λmT=2.90×10-3 m·K,若猫头鹰的猎物——蛇在夜间体温为t=27 ℃,则它发出的光的最大波长为多少?属于哪个波段?(其中T=t+273 K)
解析:由t=27 ℃,知T=(27+273)K=300 K.
由公式λmT=2.90×10-3 m·K得
λm= m≈9.7×10-6 m.故属于红外线.
答案:9.7×10-6 m 红外线
17.(10分)一雷达向某一方向发射不连续的无线电波,每次发射的时间为百万分之一秒,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是万分之一秒.如图是雷达指示器的显示屏上显示的情景,P为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的某一尖形波,Q为其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的尖形波.由图中所给信息计算障碍物离雷达站的距离.
解析:由题图知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到此信号经历的时间为Δt=× s= s,
障碍物到雷达站的距离为l,则有2l=cΔt,
得l==× m=12 000 m=12 km.
答案:12 km
18.(12分)如图所示,线圈L的自感系数为25 mH,电阻为零,电容器C的电容为40 μF,灯泡D的规格是“4 V 2 W”.开关S闭合后,灯泡正常发光,S断开后,LC中产生振荡电流.若从S断开开始计时,求:
(1)当t=×10-3 s时,电容器的右极板带何种电荷;
(2)当t=π×10-3 s时,LC回路中的电流大小.
解析:由T=2π知
T=2π=2π× s=2π×10-3 s.
(1)断开S时,电流最大,当t=×10-3 s=,即经电流最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最大.在此过程中对电容器充电,右极板带正电.
(2)t=π×10-3 s=,此时电流最大,与没断开开关时的电流大小相等,则I== A=0.5 A.
答案:(1)正电荷 (2)0.5 A
19.(12分)某人测得一静止棒长为l、质量为m,于是求得此棒的线密度为ρ.假定此棒以速度v在棒长方向上运动,此人再测棒的线密度应为多少?
解析:棒(K系)以速度v相对观察者(K′系)沿棒长方向运动,静止棒长l是固有长度,
所以,运动时长度为l′=l
运动质量m′=
则线密度ρ′===.
答案:
20.(13分)设质子的质量为m0,真空中光速为c,当两个质子都以0.9c的速度相向运动时,实验室中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两个质子的总动能为多少?
解析:每个质子以0.9c的速度运动,质量为m==,由质能方程得质子运动时能量为E=mc2≈2.29m0c2,质子静止时能量为E0=m0c2,质子的动能为Ek=E-E0=2.29m0c2-m0c2=1.29m0c2,两个质子的动能总和为2Ek=2.58m0c2.
答案:2.58m0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