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海中救援 2(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海中救援 2(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28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海中救援》说课设计
【说教材】
本文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于海上船员的感人故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不顾母亲的极力挽留,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课文第1节描写了船员们海上遇险的情景,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6节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介绍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最后终于救出船员。本文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是那深切的母子之情。
【说学情】
本课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经历了一个寒假之后再次回到课堂,一定会情绪特别兴奋,思维特别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如:“抵”和“低”可以比较着记,可以看实物理解“筒状”的意思。在理解课文中令人感动的部分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见
“教学设计”部分。其中第一包括识字、积累词语等知识点的落实,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教师只需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难理解的词进行讲解或补充,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是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一个目标则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旨在鼓励学生学习课文后要晓知以理。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将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
一、揭示课题。
开头用课文第一节引入课题,便于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题中“救援”意思的理解,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识字环节提倡让学生自主识字,老师要及时归纳识字好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先请学生默读课文,课文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与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想象练习,则是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四、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学文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课文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
五、说话练习。
关于说话练习,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说话的欲望,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后反思】
以读为本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读是基础,是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语言艺术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
《海中救援》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群善良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困于海上船员的感人故事。重点刻画了年仅16岁的汉斯的形象,赞扬他在生死关头不顾母亲的极力挽留,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课文主要通过汉斯与母亲的对话,让人感受到那深切的母子之情是多么令人感动。我在教学时注意把力气花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上,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例如:学习课文时,我就问学生:“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要求学生在静心阅读的过程中感悟习得,积累课文中的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写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赞扬汉斯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言了,有的说:“我读了‘妈妈,我必须去。……消失杂黑暗中’这句话后很感动。”“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必须就是一定的意思,这说明汉斯为了营救围困的人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的坚决的态度,令人感动。“请把你的理由读一读,要求把汉斯说话时坚决的语气表达出来。”……在这个教学教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读书品味,读书欣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写文章的主旨。
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读得愉快,在读中感受到乐趣。这节课中穿插了范读、小组读、个别读、全班读、引读等形式,始终让学生有新鲜感,产生强烈的读的欲望。
总之,通过《海中救援》一课的教学实践,让我更清楚地明白: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