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5-13 23:1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学会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方程式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思想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世界在现实中的应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尝试指导法、练习法,总结法

教学难重点
难点:引入对比法和列表法对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分析
重点: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引入
【问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共得16分,那么这个队伍胜负各多少场?
教师提出:篮球是被广泛接受和热爱的运动,各种级别比赛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不同地方赛制不同。请同学们分析分析问题中的赛制,思考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做出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给出不同解法。
解法一: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老师:假设胜x场,一共比赛10场,那么则负多少场。
(那么则负(10-x)场)
(若:学生提出平局情况,篮球比赛中平局会加赛,直至决出胜负)
老师:联赛的积分机制是什么?
(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老师:那么胜场共得多少分?负场得多少分?
(胜场共有2x分,负场共有(10-x)分)
老师:最终总得分16分,如何建立方程?
( 2x+(10-x)=16 )
老师: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已经建立,我们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这个过程也可以鼓励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结果)
解法二:题中有胜负两个场数不知,刚才只设一个,现在我们可以两个一起设吗?
老师:设胜场x场,负场y场,分析赛制可以得到表格内容(学生回答)
胜场 负场 合计
场次 x y 10
得分 2x y 16

老师:根据表格内容,我们可以建立几个等式?
(两个,哪两个 )

和 ②
老师:观察两个方程,跟刚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何不同?两个又有哪些相同?
含有2个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
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定义引入: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老师:因为这两个方程都是篮球赛的比赛结果的相关描述,我们它们组合在一起,写作:

这就形成了一个方程组了。对比一元一次方程,谁可以给这个方程组取一个叫法呢?
定义引入:这个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老师: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概念,大家掌握了吗?我们通过例题检验一下刚才所学
例1 、下列各式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



例2、下列各式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



(停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并和他们一起找出正确答案)
老师:在刚才篮球赛的题目中,我们已经列出方程。现在请思考方程中,符合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

x
y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老师:如果对未知数没有限制,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 )个
(学生思考,问答)
老师:在另外一个方程中,符合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
x 0 1 2 3 4 5 6 7 8 9 10
y


引导思考:符合实际意义时,表格中的所有值都可以是方程得解吗?
(学生思考:不是,理由)
老师:根据两个表格的对比,有何发现?
(他们有一组相同的解)
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正确表达

老师:回归最初问题,我们如何解答篮球赛?
(板书内容:)
解:设设胜场x场,负场y场,根据题意可列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到:
答:这个队伍胜6场,负4场。
例3 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的是( )
A、 B、 C、 D、
练习:课本上的习题
先判断课本习题练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知识点并能用之解决简单是实际问题。
巩固提高、拓展创新
1.现有一些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瓷砖,用这两种瓷砖围绕一点拼地板,有几种拼法?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分组探索。之后派一人交流)
2、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它的解是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发挥主体性,开阔思维广度)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问答形式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内容?
2、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
3、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4、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作业:
练习册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程以学生谈论活动为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基础习题课堂练习较少,难度较大,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可能有困难,需跟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