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40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40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2 21:51:3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爱莲说》习题
一.基础考查。
1.《爱莲说》的作者是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 ,北宋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宋朝 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等。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 ,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2.重点词义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
(4)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
(5)香远益清__________
(6)亭亭净植__________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
(8)陶后鲜有闻_________
(9)宜乎众矣___________
(10)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鲜: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
芳草鲜美__________
(2)远:香远益清_________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
(3)名:有仙则名种_________
名之者谁________
(4)清: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_________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适宜
6.解释加点的虚词
(1)予独爱連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_________
(8)者:牡丹,花之高富贵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之: 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7.名句积累
(1)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 。
8.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问题探究。
1.从哪些方面表现“莲”的形象?莲之爱(君子形象)。

2.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3.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4.“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
(2)有狱久不决_____________
(3)将弃官去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水陆草木之花
敦顾独与之辩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僵
C.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
D. 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费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甲】文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于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______
⑵陶后鲜有闻______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______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
一.基础考查。
1.周敦颐 元公 儒家理学 阐明一个道理
2.(1)多(2)只(3)沾染(污秽
(4)洗 水波 过分艳丽
(5)更加(6)耸立的样子
(7)亲近而不庄重(8)少(9)应当
(10)生藤蔓 生枝茎
3.(1)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名词作动词,生枝茎
(2)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到远处。
4. (1)少。新鲜。(2)远播。距离长
(3)出名,有名;起名,命名。
(4)清水。清幽。
5.(1)立(2)应当
6.(1)连词,表转折
(2)语气助词,可不译
(3)“者也”表判断……的人
(4)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 (1).我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却没有活染(污秒),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感得妖媚。
(2).(它的多)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横生藤,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笔直地立在那厘。
(3).(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4)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对于针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二.问题探究。
1.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
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
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
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2.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托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3. 追逐富贵、趋炎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 。
4.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5. 课文对莲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的媚内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三.阅读理解
(一)答案:
1,(1)立。(2)案件。(3)离开。
2,B[解析]B项中的两个“而”均是“连词,表转折,却,可是”。A项中两个“之”分别是“助词,的”“代词,指代转运使王逵”;C项中两个“以”分别是“凭借”“来”;D项中两个“乃”分别是“于是,就”“竟然”
3.(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4.B[解析]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陶渊明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以此来正面衬托自己;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花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对恶浊世风的一种部弃。所以B项不正确。
5.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
(二)
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
2.C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

课题 《爱莲说》 单元 四 学科 语文 年级 7下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学体裁;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3. 赏析“莲”的形象美,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4.学习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3. 赏析“莲”的形象美,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难点 4.学习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会背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 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 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 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讲授新课 一.听朗读录音,把握停顿、情感。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给下列红字注音。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 fán yū zhuó lián 亵玩 隐逸 鲜有闻 xiè yì xiǎn 2.了解作者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谥号“元公”,著《周敦颐集》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赞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 如光风霁月……”3.文体知识-----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4.写作背景 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 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积累词义,疏通文意。要求:结合课本注释,分组讨论,完成文章的翻译 提示:(1)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如:蕃、独、淤泥、染、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植、 亵、鲜、宜…… (2)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如: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词义: 之:的。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词义:予:我。独:只,仅仅。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立。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译文: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词义: 谓:认为。隐逸: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宜:应当。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避世的(花);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三.文言知识梳理。1.词类活用 ⑴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⑵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⑶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2.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新鲜) (2)远:香远益清 (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距离长) (3)名:有仙则名种(出名,有名) 名之者谁 (起名,命名) (4)清: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香远益清 (清幽) 3.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4.解释虚词(1)予独爱連之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语气助词,可不译) (8)者:牡丹,花之高富贵者也 ( “者也”表判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人) (4)之: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四.理清文章结构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描写莲花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五.文本探究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2.从哪些方面表现“莲”的形象?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3.这些描写用了7个短语,分别 体现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莲花 莲花品质 君子品质①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不同流合污 ②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不孤高自许③中通外直    正直   通达正直④不蔓不枝    正直   不趋炎附势⑤香远益清    芳香   美名远扬⑥亭亭净植    清高   品行高洁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自尊令人敬重 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不贪图富贵、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5..作者为什么在第2段再次写菊、牡丹? 是哪些人的化身?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进行正衬和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6.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 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 德名远播的君子。 把握情感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理解重要语句含义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 ,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 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 深长。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七.探究写法----衬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2.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教师总结:什么是衬托? “衬托”是用某一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分为正衬和反衬。有时无法区分。探究写法---托物言志对三种人的不同态度: 爱 菊 者”: 不赞赏,隐含“惋惜”之情“爱牡丹者”:鄙视“君 子”: 喜爱、赞美借赞美莲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节操,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八.课堂练习。1.《爱莲说》默写:(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莲,花之君子者也。 2.《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 谈谈你的人生观。 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九.拓展提高《陋室铭》与《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写作特色到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1)两文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而传神的描述。《陋室铭》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了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比喻君子的品行。(2)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两者都表现了作者清高自持的思想。(3)在写法上的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注重道德修养的情怀。《爱莲说》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2.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 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十.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把文中的重点词义,课文的翻译整理到练习本上。

课堂小结 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愿我们不同流合污,追名逐利,保持高尚的情操,做莲花一样不慕名利、志行高洁的人!
板书 莲花 菊花(正衬) 牡丹 (反衬)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0张PPT)
《爱莲说》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哪位同学会背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
莲, 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
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睡莲科,
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
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学体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 赏析“莲”的形象美,初步了解文章主旨。
4.学习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新知讲解
听朗读录音,把握停顿、情感。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新知讲解
给下列红字注音。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
fán yū zhuó lián

亵玩 隐逸 鲜有闻
xiè yì xiǎn
新知讲解
了解作者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谥号“元公”,著《周敦颐集》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
爱戴。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赞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
如光风霁月……”


新知讲解
文体知识-----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新知讲解
写作背景
周敦颐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
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
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
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新知讲解
要求:结合课本注释,分组讨论,完成文章的翻译
提示:(1)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如:蕃、独、淤泥、染、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植、
亵、鲜、宜……
(2)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如: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积累词义,疏通文意。
新知讲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词义:
之:的。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
喜爱菊。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新知讲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词义:予:我。独:只,仅仅。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立。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译文: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
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
去玩弄啊。

新知讲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词义:
谓:认为。隐逸: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宜:应当。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避世的(花);牡丹,(是)花中
富贵的(花);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新知讲解
文言知识梳理。
1.词类活用
⑴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
⑵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
⑶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新知讲解
2.一词多义
(1)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新鲜)
(2)远:香远益清 (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距离长)
(3)名:有仙则名种(出名,有名)
名之者谁 (起名,命名)
(4)清: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
香远益清 (清幽)
新知讲解
3.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2)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
新知讲解
4.解释虚词
(1)予独爱連之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语气助词,可不译)
(8)者:牡丹,花之高富贵者也
( “者也”表判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的人)
(4)之: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从生长环境、外形、气质描写莲花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新知讲解
理清文章结构
新知讲解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
莲花呢?
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文本探究
新知讲解
2.从哪些方面表现“莲”的形象?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
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
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
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①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   不同流合污 
②濯清涟而不妖  质朴   不孤高自许
③中通外直    正直   通达正直
④不蔓不枝    正直   不趋炎附势
⑤香远益清    芳香   美名远扬
⑥亭亭净植    清高   品行高洁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清高 自尊令人敬重
莲    莲本身品质    君子品质
新知讲解
这些描写用了7个短语,分别
体现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新知讲解
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不贪图富贵、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
高尚的品德。

5.作者为什么在第2段再次写菊、牡丹? 是哪些人的化身?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进行正衬和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新知讲解
6.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
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
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
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
德名远播的君子。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
世风的鄙弃。
把握情感
新知讲解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 ,突出作者
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理解重要语句含义
新知讲解
2.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
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
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
深长。
新知讲解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当时与作者
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新知讲解
探究写法----衬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新知讲解
2.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
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
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教师总结:什么是衬托?
“衬托”是用某一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分为正衬和反衬。有时无法区分。

例:《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但“菊之爱”是正衬。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对三种人的不同态度:
爱 菊 者”: 不赞赏,隐含“惋惜”之情
“爱牡丹者”:鄙视
“君 子”: 喜爱、赞美

探究写法---托物言志
借赞美莲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和节操,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课堂练习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
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
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5)莲,花之君子者也。
1.《爱莲说》默写:
课堂练习
2.《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
谈谈你的人生观。

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
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提高
(1)两文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而传神的描述。《陋室铭》从陋室环境、交往
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了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从莲的生长
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比喻君子的品行。

(2)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达作者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
鄙弃。两者都表现了作者清高自持的思想。
(3)在写法上的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注重道德修养的情怀。《爱莲说》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
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
1.《陋室铭》与《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写作特色到思想内容上有何
相似之处?
拓展提高
2.作者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
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
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
课堂总结
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
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
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愿我们不同流合污,追名逐利,
保持高尚的情操,做莲花一样不慕名利、志行高洁的人!
莲花
菊花
牡丹
正衬
反衬
托物
(莲花)

言志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衬托)
莲 花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把文中的重点词义,课文的翻译整理到练习本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