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单元第( 四 )课导学案
课题
打枣
使用时间
课时
1
课型
综合
导学目标
欣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进一步体验吹管乐器唢呐的独特魅力和演奏技巧。
通过活动“民间灯会”,进一步感受民歌的魅力,喜欢我国的乡土音乐。
重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体验唢呐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喜欢河北吹歌。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欣赏《打枣》。
导入。播放乐曲。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高云淡,硕果飘香,到处是丰收的景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用神奇的乐器讲述的有关收获的故事。猜一猜这个神奇的乐器是什么?故事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乐曲内容并出示唢呐实物或图片,介绍唢呐的形制、音色及简单的吹奏方法。(如果教师或会吹唢呐的学生现场演奏更好。)
指导学生唱熟主题乐段。
复听乐曲。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结构。(乐曲运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是由主题部分稍加变化构成的。)听辨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五次)每次有什么不同。
分段欣赏。
引子。教师: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欣赏第一段。教师:这段音乐在演奏方式和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速度怎样?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全班分两组随音乐小声跟唱,一组模仿唢呐演奏姿势唱唢呐声部,一组模仿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姿势唱伴奏声部。
欣赏第二段。教师: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像是什么人在说话?教师为学生讲解咔戏独特的演奏技法。
欣赏第三段。教师:这段音乐与第二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是谁在说话?教师出示口弦图片为学生讲解。
欣赏第四段。教师: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是几个人在说话?他们在说什么?你能听出哪一句是唢呐演奏的,哪一句是咔戏演奏的,哪一句是口弦演奏的吗?
欣赏第五段。教师: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演奏方式、音乐情绪上有哪些特点?刻画了什么场面?
播放演奏家候彦秋的演奏视频,鼓励学生边听边构思一个打枣的故事。(标题建议为“打枣趣闻”“枣庄之行”“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等。)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不同的表演形式(如配乐故事、情景剧、哑剧、小品等)随音乐表演。
教师点评,提出建议。
导入活动“民间灯会”。
播放所选民歌,将全班同学以风筝命名,分为蜈蚣队和花蝴蝶队,用小组擂台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
教师公布成绩,进行点评。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有趣的民间乐曲《打枣》,体验了河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了唢呐演奏家高超的技艺,还进行了“民间灯会”的民歌比赛活动。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寻找更多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课后反思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喜爱家乡河北的民歌民乐,歌曲《献花》的学唱是重点,欣赏在于让学生拓宽视野,加大对我省民歌民乐的了解。由于存在年龄差,孩子以前对这样的内容了解较少。在欣赏学唱时难免觉得有些新奇,一些孩子还会偷偷发笑。对这种现象要理解包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从生疏到熟悉,对传统民歌乐曲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