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呐喊”等词语。 2.初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2.在“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名著?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发言。)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教师筛选整理有价值的问题。)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妒贤忌才,设计陷害。 第二部分(3~5):妙计了然,鲁肃借船。 第三部分(6~9):通晓天象,神机妙算。 第四部分(10):诸葛才智,周郎叹服。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妒 忌 曹 督 委 鲁 遮 寨 擂 呐 插(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女+户=妒”“己+心=忌”“叔+目=督” “禾+女=委”“鱼+日=鲁”“口+内=呐”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曹”——上下结构,应写得上大下小。 “遮”——半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写紧凑。 “擂、呐、插”——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重点指导“督、寨”,学生练写。 “督”是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宽下窄,整个字写紧凑,撇收捺放; “寨”是上中下结构,中间的撇捺要写伸展。(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调度 委托 呐喊 招待 商议 妒忌 私自 神机妙算(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呐”为鼻音,“商”为翘舌音,“私”为平舌音。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调度:指管理和安排。 呐喊:大声叫喊助威。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招待: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商议: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而进行讨论。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认真读课文,多样化的认字识字,对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掌握得比较好,并且在读课文中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重点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3.用生字口头组词。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边读边想: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2)出示句子:“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a.什么是“军令状”?(“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b.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自入 圈套,到时候依军法惩治他,他也有口难言。自己的计谋得逞,除掉心腹大患指日可待,所以周瑜很高兴。)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出示句子:“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 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a.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好哪些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b.诸葛亮为什么对鲁肃说“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诸葛亮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c.从这几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2)出示句子:“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鲁肃为人忠厚,的确值得信赖,也从侧面说明了诸葛亮对鲁肃很了解,知道鲁肃的为人。)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 (1)出示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a.从“诸葛亮笑着说”你感受到什么?(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英雄本色。)b.把船只“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c.军士为什么要“擂鼓呐喊”?(这样做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2)出示句子:“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赶紧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4.指名读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小组交流: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5分钟) 本文人物众多,人物性格迥异,作者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1.学了课文,你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吗?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读读、说说、思思、议议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