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物描写一组(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嘎、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这三篇短文中所写的人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谈话激趣: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简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2.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铅笔标出生字新词。 2.请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一篇短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1)摔跤 第一部分(1、2):写小胖墩儿听到摔跤后的反应和表现。 第二部分(3):写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与结果。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第一部分(1):写他的身量有力,体格健壮。 第二部分(2):写他的模样精神,身形挺脱。 (3)两茎灯草 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4.生字我会写。 (1)出示生字:跤 搂 仗 鞭 欺 挠 扳 腕 剃 腮 疤 监 侄 喉 咙(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加一加:革+便=鞭 其+欠=欺 月+宛=腕 月+思=腮 口+侯=喉 口+龙=咙 换一换:“楼”把“木”换成“扌”就是“搂”;“浇”把“氵”换成“扌”就是“挠”。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跤、搂、仗、鞭、挠、扳、腕、腮、侄、喉、咙”——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重点指导“挠、喉”,学生练写。 “挠”右上边不要多写一点写成“戈”;“喉”右边不要多写一竖写成“候”。 5.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摔跤 欺负 破绽 脚腕 肢体 格局 无疑 喉咙 惯手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摔”是翘舌音,“擞”是平舌音,“咙”的声母是边音“l”。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挺脱:强劲;结实。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格局:结构和格式。 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5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5分钟) 1.教师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 3.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我又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具体的订正和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1.出示生字,认读。 2.口头组词。 3.指名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1.摔跤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 ①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 ②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机智、灵活)(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仿佛很占了上风。 ①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②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3)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①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动作)②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沉着稳重、经验丰富)(4)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①这几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心理活动) ②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小嘎子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小胖墩儿的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①作者通过对祥子装束、体态、身段的素描,准确而真实地表现了祥子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朴实、充满生气。 ②“看着那高等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从中也能感受到祥子的自豪和充满信心。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①“他没有什么模样……被驴啃了一口。”这一段人物素描,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在眼前。 ②“是的,到城里以后……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喻成了一棵树,生动形象地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3.两茎灯草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①在重病下,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灯盏里有两茎灯草,恐费了油。)②作者主要描写了严监生的什么?(板书:动作)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两茎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2)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登时就没了气。 思考在这段话中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严监生的? ①与大侄子的交流:(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②与二侄子的交流:(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 ③与奶妈的交流:(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神态、动作)④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动作) 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积累方法 指导写作 (5分钟) 三个片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1.本文的三个片段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选择你身边的一位熟悉的人,运用本课所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两段话,把他介绍给大家。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